由此,中共中央终于于当日决定:以红军第4军、第28军、第32军和一个骑兵团组成援西军,刘伯承任司令员,张浩任政委,左权任参谋长,刘晓任政治部主任,对西路军进行援救。
这是中共中央特殊情况下,一种万不得已的选择。此时,西路军面临全军覆灭的危险,不断向党中央告急,请求速派兵援救。但我党与蒋介石的谈判,这时也进入关键阶段,国共合作协议即将达成。一着不慎,就会给蒋介石以借口,挑起内战,危及全民族的生存。但毛泽东又深知“西路军问题解决甚关重要”“如该军失败则影响甚大”〔26〕。因此,中共中央对援救西路军的举措左右为难,起初总想尽力通过谈判解决,后因效果不明显,才组织援西军。
虽然,由于西路军在3月中旬失败,援西军集结在镇原地区未再西进,但是,他们对接应和援救西路军流散和被俘将士,仍起了不可忽视的作用。徐向前、王树声、秦基伟、方强、李聚奎等几千名西路军将士,绝大多数都是在援西军的接应下回到延安的。其中某些策应和援救西路军被俘将士的重大行动,与周恩来的直接策划有关。
(三)派人到凉州活动马步青,解救被围和被俘西路军将士。

1937年3月13日,西路军失败后,余部两千余人分路游击。为保存西路军余部,3月27日,张闻天、毛泽东、朱德、张国焘联名致电周恩来并彭德怀、任弼时,指示为解救西路军危局与马步芳、马步青“讲和”,中央愿以10万到20万之巨款,请“二马”停止对西路军余部之进攻;要求“以最快速度办妥此事”〔27〕。周恩来立即通过着名人士杜斌承打听到回族地下党员吴鸿宾的地址,又通过吴鸿宾找到当过马步青老师的马德涵老先生,以自己的名义请他去凉州活动马步青,并亲自筹划安排马老先生的凉州之行。由于马德涵的劝说,加上马步青本身的处境和需要,关押在凉州地区的被俘西路军将士除少数女红军被分配给马步青的官兵当妻妾外,大都未遭杀害。后来还将少量被俘西路军将士送到兰州,或归还延安。
(四)巧计会见国民党青海省政府主席马麟,借机让吴鸿宾去西宁及河西了解情况,为营救工作打基础。
1937年4月,国民党青海省政府主席马麟从天方(麦加)朝圣归来,途经西安。周恩来得知这一情况后,为建立统战关系,以利于保护和营救押到青海的西路军被俘将士,巧计安排,在马德涵的住处亲自会见马麟和谭克敏等,真诚坦荡地谈论党的抗日统一战线政策,希望他们为全民族的团结抗日做些好事,诸如保护和营救西路军被俘人员等。马麟表示,团结抗日有好处〔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