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 戚继光
这是一个在家喻户晓的人物,抗倭寇,平,南征北战,功勋卓着。其兵书也是中国军事史的宝贵财富。中国人常喜欢用力挽狂澜一词来表达对英雄的崇敬,提到戚继光,首先想到的是他的平倭大功。平定倭寇,保卫海疆,确实是其大功一件。但于戚继光而言,平定倭寇是其不朽功业,一句“封侯非我愿,但愿海波平”更让多少热血青年壮心不已。更重要的是,明朝在平倭战争中锻炼出一批优秀军队和军官,在之后的抗倭援朝战争里发挥了重要作用。戚继光对于明朝乃至中国最大的贡献并不是平定倭寇,而是在抗击蒙古和军队建设上。实际上无论从战争规模还是杀敌人数上,戚继光在抗击蒙古的战斗里建立的功业远大于其平定倭寇的战争,可是出于民族团结的需要,今天的史书只宣传他抗击倭寇的过程,对于痛击鞑靼的历史就淡化了。戚继光镇守藓门七年,整顿边防,改革军队,为明朝重新建立了一支强大的边防部队。这支边防部队既擅骑射,又能使用火器,堪称虎狼之师。隆庆时代鞑靼之所以归附,原因并不是因为什么内乱,而是戚继光的军队把他们打的实在太惨了。后来东蒙古土蛮崛起,戚继光率军北征,大破土蛮部,收服部众万人。自此蒙古北疆全部平定,困扰明朝百年的北掳之患彻底平息。
与此同时,戚继光还对军队进行了大胆的改革,淘汰冗兵数万,建立了一支由长城沿线屯垦农民组成的强大常备军,扭转了明军积弱的局面。后来抗倭援朝战争,明军连战连捷,斗败虎狼之师的,可以说与戚继光的改革不无关系。
九 萨布素
清朝初期的杰出战将,为扞卫疆土做出了重大贡献。1685年4月,彭春、萨布素率领清军自瑷珲出发,直攻雅克萨。五月中旬,萨布素指挥前锋骑兵部队,扫清外围。指挥清军水陆布阵,包围雅克萨,进行总攻。清军万炮齐发,将士奋力冲杀,经数天激战,城中俄军死伤惨重,被迫向清军投降。这场战役清军大获全胜。 不甘失败的俄国侵略者率残兵败将,卷土重来。1686年6月,萨布素率清军进抵雅克萨城下,发起猛烈进攻。即将取胜时,沙俄政府提出议和谈判,乞求清军撤离雅克萨之围。康熙下令撤退,使萨布素等前线将士的浴血抗战,功亏一篑。1689年夏,萨布素率1500名清军,乘船前往尼布楚,参加中俄边界谈判。在谈判过程中,萨布素向清使团提供了黑龙江流域各种自然和历史的准确情况,以及沙俄入侵的罪恶行径,争取了主动。最后签订了《中俄尼布楚条约》,迫使沙俄暂时停止对黑龙江流域的侵略。1696年春,萨布素随从康熙帝征葛尔丹,奉命为东路总指挥,统领东三省八旗兵及科尔沁兵,自索岳尔齐山进剿,拦截叛军,锐不可当,再立战功。
萨布素治军严明,深得民心。任黑龙江将军历时18年,驱逐沙俄,开拓疆土,保家卫国,为巩固东北边防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修城筑镇,扩充兵源,发展生产,建学兴教,发展旗屯官庄,促进了黑龙江地区经济文化的发展。使瑷珲、墨尔根、齐齐哈尔等城镇迅速兴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