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产规模的经济性与持续性 对于战斗机来说,产能高低和经济性有非常密切的关系。比如先进战斗机里,经济性和产能最好的机种就是F16。因为它的市场销量极大,目前制造总量超过了4500架以上,研制费用、工艺和管理成本都被分摊到了最低。而相反,以阵风为典型的一些欧洲战斗机,始终陷入了生产少、成本高、卖不出去;维持生产线和人员薪金福利要很多钱,成本更高,价格更高的恶性循环。
但是对于歼20这样具备隐身和很强的持续超音速飞行能力(目前还没有合适的发动机能支持歼20实现真正的超巡),而且机动性极佳的真正第四代制空战斗机来说,外销基本是不可能的。这一点从美国的政策就能看出来,他们向全世界的同政治立场国家不遗余力的贩卖F35,甚至不惜在外交和经济政策上进行绑架推销;而对于F22,则由国会专门立法,禁止出口给任何一个国家,哪怕是以色列和日本。
二、发动机从飞机具体部件对产能的限制来看,发动机毫无疑问是最大的瓶颈之一,这一方面的教训在我国历史上不可谓不惨痛。目前从照片的喷管结构形式判断,歼20上装备的都是俄制AL31-F系的发动机,但是具体型号不明。
从俄罗斯媒体报道的新闻时间来推断,这两年俄罗斯出口给中国的AL31-F发动机都已经是经过改进的AL31-F-M系列,性能更好,很多较为过时落后的部件和设计都被改进了;比如改进过的压气机,发动机控制系统更换为数字电子控制等等。至于未来是否会使用新苏35上的117S发动机,目前还不清楚。

F-35生产车间
如果俄方的供货不出现大的问题,AL31-F系发动机应该会在歼20上一直使用到涡扇15发动机定型并且稳定批产为止。这个和太行质量是否可靠无关,而是太行发动机本身设计意图偏重于低空的亚、跨音速性能;利用更大的涵道比多吸空气来实现少烧油,多增推。但是一旦到了1.2倍音速以上的超音速阶段,这类发动机的推力衰减就会非常快。

有源相控阵雷达
三、有源相控阵雷达 高性能的机载火控雷达也是战斗机产能的关键瓶颈——没有雷达的战斗机,最多当成运动飞机玩玩。具体到雷达内部的部件来说,高性能的天线和微波发射部件是设计和制造难度最大的部分;材料要求、加工精度都非常高,生产合格率低,报废率高。
尤其是歼20采用的有源相控阵雷达,在非常有限的天线尺寸内,就要装进去1800~2000个T/R(Transmitter and Receiver,发射器与接收器)组件。单个组件的功率大、体积小,数量要求又极多;如果电子工业水平跟不上来,这样的雷达根本无法量产实用化。不过我国近年来在电子工业领域一直以极为惊人的速度在高速发展,最近几年各类机载相控阵雷达型号出现了井喷的现象,因此歼20批产时,雷达的产能应该不是大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