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航工业在巴黎航展上带来翼龙无人机,这种无人机因为发动机和国外差距而被拖了后腿。以点见面,中国军工发展有不少情况下是因为发动机而拖了后腿,中国军用发动机未来的前景如何呢?就此问题,环球军事在网友间进行了调查。
截止6月19日上午7时,在环球军事网站、环球军事官方微博、环球军事官方微信等平台的投票显示,42.7%的网友选择了“逐渐消化先进技术慢慢追赶领先者”;48.5%的网友选择“借助发动机更新换代跳跃式发展”;剩下的8.8%网友表示不太清楚。

有网友留言道:“加油吧,祖国,希望新型发动机技术能有突破。”也有网友表示:“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拼原创技术没有捷径。轻视工艺工程的历史传统要不得,种瓜得瓜。科研科教好不好,发动机水平是个试金石。别把钱让浮夸之辈忽悠走,朝九晚五发灌水论文混饭。古今中外每个技术突破的背后,都是一批在实验室日夜拼命的人。
美国《防务新闻》文章,原题:就军用飞机而言,中国尚未崛起。尽管美国对中国下一代飞机技术很是担心,但分析人士预料,这个太平洋国家抢占不了全球军用飞机市场。中国瞄准的显然是冷战时期充斥俄式装备的小众市场。对那些国家而言,俄曾是替代美国的供应方,其装备一般比美国的便宜。分析师道格·贝仑森称,俄企业有必要当心中国对其传统客户构成的威胁,“中国企业逐渐发展到某种先进程度,若俄罗斯人以为能控制中国出口,那就自欺欺人了。”
但市场对中国是有限的,部分原因在于地缘政治。北京在南海一连串自负之举惹恼了不少邻国。蒂尔集团分析师理查德·阿杜拉斐尔说,政治是影响军品采购决定的重要因素,“目前很少有人真想从中国购武。”甚至传统上并不亲西方的亚洲国家也不会。

当然,中国还是有可以打入的市场的。它已在“对俄不重要的”市场取得有限成功,比如缅甸想购买中国的FC-1战机。中国还希望能在保加利亚争夺地盘。贝仑森认为,俄丢给中国的最大市场是中国自身,“迄今,中国已成功在自家院内夺走俄企的市场份额。”
中国面临的另一障碍在于其航空工业的固有特征。阿杜拉斐尔说,“中国对经济主体进行了改革,但航空这块仍保持原来的国有,(不利于展开国际竞争)。”此外,还有技术难题——高端国内发动机。尽管中国研发发动机取得进展,且解放军越来越多使用本土产品,但中国发动机尚未强到在公开市场竞争的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