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汉见当敌机正以4机为单位在1000米高度上对清川江大桥轮番俯冲投弹扫射,并以双机、4机于后上方作层次配置进行掩护,顿时热血沸腾,为了先于友军接敌,根本顾不上察看敌机的数量和部署,也忘了自己的指挥责任,大吼一声“攻击”,便加大油门冲向敌机。结果可想而知,6机立时陷入了20架敌机的重围,双方纠缠在一起。狭路相逢勇者胜,没有空战经验的中国空军飞行员临危不惧,以寡击众,那猛冲猛打的疯劲倒把训练有素的美军飞行员搞懵了。经过一番苦斗猛打,李汉找个机会,转圈迂回到4架美机左后侧400米处,对准其带队长机狠狠地压下了发射按钮。随着这个痛快淋漓的长点射,敌长机拉出黑烟,斜着翅膀,歪歪斜斜地仓皇而遁,其它敌机见势不妙,转身就逃。李汉大队穷追不舍,攻势如潮,向美机猛烈开炮。可惜由于经验不足,连人家的边都没沾上。方子翼担心再追下去势必不利,急忙“鸣金收兵”。
后来李汉的射击照像胶卷,经苏联友军判定为击伤F-84敌机1架。数十年后,方子翼还对苏联友军当年的判定表示疑惑,他认为这天李汉打下了一架F-84敌机。在接受笔者专访时,他再次重申了他的观点,并找出美国官方出版的《朝鲜战争中的美国空军》一书以示。我看到了一段经他划线的文字:
“在1月21日……16架米格表现出异乎寻常的积极性,打破惯例飞到了很南的地区,对正进行俯冲轰炸清川江桥的两个F-84小队进行了突然袭击。在这次空战过程中,米格击落了一架F-84……”
李汉击伤了还是击落了这架F-84,这已不太重要,反正他这一炮非同小可,打出了永垂史册的第一:这是志愿军空军在朝鲜战场上第一次与美国空军交手,也是中美两国空军有史以来的第一次空中较量。从此,中国空军便这么撩开了神秘的面纱,从此走向辉煌。
如果说,1月21日李汉击伤(照美国军方说法是击落)敌机多少带点运气的话,那么随后1月29日的空战,则是一场货真价实的斗智斗勇斗技术的高水平空战角逐。此战,中国空军是在苏联友军被击落4架、击伤4架的不利战况下,冒险前来支援的(当时美军出动80多架战机)。由于中国空军的有力支援,苏联友军扭转了战局。二十八大队在自身未受损失的前提下,击落击伤敌机各1架。中国空军在战斗中越战越勇,终于赢得了苏军上下的赞赏和敬佩,连连称呼“长本事了”、“聪明了”,那位傲慢的巴什盖维奇师长从此也对方子翼客气多了。
二十八大队10天打了3次胜仗,揭开了空战之谜,为参战的后续部队鼓舞了士气,提供了宝贵的作战经验。在友军的配合下,方子翼指挥二十八大队及随后奉命进驻安东的二十九、三十大队,频频向清川江以南地区出击,迫使美机的活动退到平壤以南,美军完全掌握制空权的局面被打破了,清川江以北成了米格飞机的天下。
毛泽东和党中央为空军的出色战果感到振奋。对空军参战,毛泽东归纳起来说了三句话:“空军要在战斗中成长壮大。”“初次打仗,采取稳当办法为好。”“一鸣则已,不必惊人”。对前面两个指示,参战空军如实遵循了,只是后一句,改成了“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中国空军击落了美军飞机,不独美国远东空军司令斯特莱梅耶将军不相信,赫赫有名的美国五星上将、联合国军总司令麦克阿瑟更是无法接受这个无情的现实。一个月后,美国空军参谋长范登堡“鉴于朝鲜空中发生了一种重要的,从某种程度上讲可以说是险恶的变化”,惊惶失措,匆匆飞往朝鲜,返回五角大楼后,在记者招待会上惊呼:“几乎在一夜之间,中国便成了世界上空军力量最强大的国家之一……我们过去一直信赖的空中优势,现在已面临着严重的挑战。”
指挥打一场震惊世界的大空战,空军部队首获毛泽东的嘉勉
方子翼指挥空四师再次在战场取得瞩目成绩,是1951年9月12日第三次进驻安东作战期间。
1951年8月18日,侵朝美军发动“夏季攻势”,美空军开始执行以切断朝鲜北部交通线为目标的所谓“绞杀战”计划,企图摧毁中国人民志愿军后勤供应线。当时,侵朝美空军增加至19个联(大)队,作战飞机1400余架,空中活动十分猖狂。为了粉碎美国空军的“绞杀战”计划,刘亚楼指示志愿军空军从1951年9月起,采取以师为单位轮番进入,由少到多,以老带新,新老结合,陆续参战。方子翼正是在这种情况下和新任政委谢锡玉受命率空四师再赴安东作战的。
志愿军空军兼空联司司令员刘震告诉方子翼:“美国侵略者虽然被迫坐下来谈判,但在战场上仍想从空中捞到他们在地面得不到的东西,因此,总部决定,要以师为单位投入群体空战,打头阵的仍是你们四师啊!”
方子翼豪情满怀地对刘震说:“请首长放心,我们四师一定努力完成任务,为国争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