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战略预警系统可分为预警卫星和战略预警雷达两大类,两种系统各有优缺点,相互补充。战略预警雷达受地球曲率的限制,只能探测弹道导弹飞行的中段和再入段,导弹上升段的预警能力不足。预警卫星由于“站得高”,视野涵盖范围广,可发现上升段的导弹。但由于目前预警卫星传感器主要是红外探测系统,当导弹助推器燃烧完毕脱离后,预警卫星就难以跟踪中段和再入段飞行的导弹。
因此,理想的战略预警系统是预警卫星和战略预警雷达相互配合,以“接力”方式完成对导弹的探测和跟踪。预警卫星负责导弹上升段的探测,战略预警雷达则承担中段、再入段的探测和跟踪,为相关部门提供尽量长的预警时间。
由于技术复杂,加上运载工具的限制,预警卫星一般是有核国家的“高级玩具”。众所周知,美国是研制和装备预警卫星数量最多的国家,卫星性能也一直走在世界前列。美国新一代的预警卫星系统——天基红外系统(SBIRS)——由高轨道和低轨道预警卫星组成,能够对导弹从助推段到末段稳定实施跟踪,预警和跟踪能力非常强大。
作为五个国际社会承认的核国家之一,中国自然有预警卫星的装备需求。国外情报机构称,中国在上世纪90年代就开始研制预警卫星。进入新世纪后,预警卫星技术进行了多次试验,攻克了大量的技术难题。从2010年,中国陆续发射了多颗预警卫星,具备一定的全球预警能力。
去年年底升空的“高分四号”卫星又提供了观察中国预警卫星技术水平的机会。根据媒体公开报道,“高分四号”可见光分辨率约50米,中波红外普段分辨率为400米。参考美国DSP和SBIRS预警卫星,DSP预警卫星主要采用短波红外和可见光探测,SBIRS采用中波红外为主,DSP的地面分辨率在3-5千米,SBIRS的地面分辨率不得而知,研究报告指出大约在300米左右。从这个对比来看,如果对“高分四号”卫星进行改进,在其基础上是可以研制出一款预警卫星的。
中国去年发布的新版国防白皮书首次正式提出“提高战略预警能力”,在以往的多个白皮书中都强调第二炮兵(现在的火箭军)提高“快速反应能力”,提高战力预警能力和快速反应能力必须有预警卫星的支撑。在俄罗斯上一代预警卫星失效之后,中国在天基预警能力上超过俄罗斯更不足为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