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阵子中国广播电视协会旗下的电视剧演员委员会及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旗下的演员工作委员会两家新单位先后挂牌成立,首先是名字有点拗口容易混淆,此外两个新单位对外宣传的口号也都一样,都是“自律、维权”。从演员这个行业的收入水平来看,当下实在没办法把他们和大喊着要维权的弱势群体联系到一起。不过还好,“自律”放在了“维权”前边,总算也是件让人欣慰的事情。 两个单位挂牌后,不乏来自演艺圈各处的掌声和叫好声,当然也有找到亲人怀抱后条件反射地叫委屈的,比如有人称演员休息时间没保障,希望有法定节假日。说的其实挺有道理,很多演员拍戏都是连轴转,几天几夜不睡觉的情况确实不少,三伏天穿棉袄得假装出寒风刺骨的模样,三九天薄衫在身时则要不停地笑容拂面。但每每看到有些关于某某艺人度假的报道中充满了香港购物、瑞士滑雪、日本泡温泉的字眼儿,却又叫人不眼红都难。
歌手参加商演,出场费是以万计算的;演员演戏,每一集的片酬也是以“万”起价的,这还都不是一二线名角儿们的价码。从这个层面上说,当艺人确实是个赚钱快的职业,所以不断有年轻人前赴后继地投入其中。此前成立的编剧、导演等其他行业委员会对“演员高片酬”颇有意见。而新单位挂牌后,两方的负责人对此回应为“片酬是市场行为,不在协会章程约束之内”。说法没什么不对,但跟“维权”联系到一起时,就会让人感觉到刺耳。
通常意义上说,“维权”应该是属于弱势群体的。演员什么时候变成弱势群体了?这里的“演员”是泛指,既包括那些刚从影视学院毕业、在各个剧组跑龙套的小艺人,也有已经成名成腕儿的大明星。前者还在经历着风雨,所以“维权”应该主要为他们准备的;后者已然在享受彩虹,有些极端情况下还会衍生出“戏霸”,所以“自律”应该归于后者。
若能如此分门别类理清关系,那也就显得顺理成章了。
王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