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敬明让人民文学脱销喜还是悲
——让郭敬明救文学的市不是长策
作者:浩歌
7月25日上市的《人民文学》600期专号中,郭敬明的《小时代2.0之虚铜时代》赫然被收入其中。这是一期全部由80后作者组成的《人民文学》新锐专号,包括春树、蒋方舟、赵松、马小淘、吕魁等一批80后年轻作者的作品。记者昨日在书报亭准备买这期杂志,没想到早就脱销,据书报亭的老板介绍,这本杂志刚上市两天就卖光了,全是中学生来买,以前这本杂志从来没有销得这么快过。据北京一位文学杂志的编辑介绍,北京市场上的这期《人民文学》也已脱销。记者随后致电《人民文学》的主编李敬泽,谈到杂志卖的火,他并没有表示出多大的欣喜,“我没有考虑卖得好不好,对于青春偶像派文学作品的火爆现象,没有必要去预测、判断及评论。”,李敬泽说,《人民文学》走到第600期的时候,想纪念一下,于是决定推一下年轻作者,杂志社的编辑们也都没什么意见,于是这期杂志水到渠成就推出来了。(燕赵都市报)
如今的大型文学期刊日子好过的不多,除了《收获》,《小说月报》等少数期刊维系稳定销量外,大部分文学期刊的销量正在逐年萎缩。《人民文学》这种高端文学刊物能卖到脱销是个不小的奇迹。为了证实真伪,笔者真的询问不少书商,这期号外真的没有了库存积压,报刊零售更是没有踪影,可见比以前任何一期刊物都好卖还是事实。谁买走了这期号外?从读者层看,刊物传统读者可能不多,喜欢青春读物的青少年还是消费主力,让早已远离高端文学期刊阅读的青少年读者重新拾起这样的严肃期刊,培育年轻读者市场无疑是一件喜事,忧的是郭敬明救文学的“市”只是一时,严肃纯文学前景让人忧虑。
郭敬明小说写了什么有这么大的魔力,我们只有接近并阅读他的作品才能有自己的判断和鉴别。笔者就买了《小时代之折纸时代》亲自感受一下郭敬明小说到底与我们传统的小说有何不同:“这是一个以光速往前发展的城市。这是一个浩瀚的巨大时代。这是一个像是地下迷宫一样错综复杂的城市。这是一个匕首般锋利的冷漠时代。我们躺在自己小小的被窝里,我们微小得几乎什么都不是。”郭敬明在写大时代里面的小时代:个体、小人物、身边人物、行行色色职业人的普通和时尚生活,青年学生也是描写得主体。郭敬明的小说从文学角度评判没有什么两样:开场的场面场景描写、人物刻画加上情节设计,语言的流畅性等等,完全是小说的基本元素的运用。小说手法没有更多的后现代,与纯文学的技巧小说相对单纯简单。
郭敬明小说与平素阅读的大型文学期刊刊登的小说不同之处在于:时尚和前卫生活的书写,人物角色、个性都是青春潮流的代表者,很契合青年读者求时尚求前卫的浪漫心理,这无疑透彻贴近写出了当代青少年的生活实际、理想追求。其实仔细想来,青春小说、青春文学的经典作品在当时的年代无一不是郭敬明文学前辈们的套路——我们的经典作家在文学出道时候所写的难道不也是书写青春?巴金的《激流三部曲》里面的青春独特个性的追求、郁达夫的人生问题小说的彷徨困惑、钱钟书《围城》里面的人际、职业和情爱、张爱玲小说对女性、婚姻、爱情的刻画,无一不都有青春文学的影子。文学的青春化作品其实是文学的重要不可缺少组成。从文学发展看,无论郭敬明等青春流行写手如何另类新潮,书写青春的文学传统的脉络其实并没有脱离。从文学大背景上考究郭敬明,我们应该理解《人民文学》为何关注郭敬明。
二十年、三十年甚至五十年后,那时候的文学只有郭敬明们和后郭敬明们,我们不得不提前做这样的预想准备。80年后、90年后、2000年后迟早要占据文坛,这是人才代谢的规律。我们唯一忧虑的是:新一代的文学大家是否是从郭敬明们和后郭敬明们中诞生,谁是扛起中国汉语文学大旗的领军者?他们中间能否诞生让汉语文学走向世界的大师人物?几千年文学大国的文学传承薪火交给郭敬明们和后郭敬明们将会是怎样?郭敬明们的文学准备和文学实力仅仅依靠青春作品是否能够立足,仅仅依靠时尚的包装和畅销书的套路挣钱是否是文学的本义,屡屡陷入绯闻和八卦的文学写手是否有成长为大家的道德根本?流行的文学热闹一时能否魅力传世,能否经受20年、30年、 50年的时间检验?回忘100年的文学,大浪淘洗之后,光芒、魅力的作品还剩下几部?
因为我们知道一个文学阅读没有深刻,缺少思想负载的文学只能生产流行写手不会造就文学大家,历久弥新的中国经典、世界经典的大作品需要天赋天才、思想品德、文学功底、历史环境、读者市场的综合培育,纯文学、严肃文学不该沉寂落寞,只有郭敬明们救不了文学长远发展的市。读者消费流行兼顾经典、追宠时尚不忘传统的阅读是一种理性取向,救文学的市需要读者的审美鉴别,需要对深刻和思想的饥渴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