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网首页-资讯中心-商业-内幕-商评-财经-股市-精英-科技-互联网-创业-汽车-企业-房产-娱乐-社会-图片-财经圈

主页>商业报道>产业报道>

国产大飞机2015年底首飞:正积极进入国际市场

来源:新金融观察 时间:2014-09-29 12:25:52

  大飞机集结号

  C919终于吹响“集结号”,国产大飞机在对抗波音、空客等国际巨头的航程上迈出第一步。

  新金融记者 王钰

  ■大飞机C919 年底全机对接

  9月19日,由我国自主设计制造的大型客机C919首架机开始在中国商飞公司上海总装制造中心进行机体对接工作,预计今年年底实现全机对接,到2015年第三季度实现总装下线,2015年年底实现首飞。

  据中国商飞方面介绍称,C919大型客机项目第一阶段任务已基本收官,总装及部装厂房、复合材料中心、总装生产线已安装到位。承担机体结构对接工作的部装厂房由中央翼装配、中机身装配、水平尾翼装配和全机对接4条生产线组成,且均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除机体结构开始总装外,正在同步开展的还包括全机机载系统的研制和全机集成的调试工作。

  大飞机机体结构主要包含机头、前机身、中机身-中央翼、外翼、副翼、中后机身、后机身、垂尾、平尾、活动面等部段和相关部件。目前,进行对合的为客机的前机身与中机身部段,是飞机总装的第一步。据悉,飞机的前机身、中机身-中央翼、中后机身、副翼已经通过民航局的适航检查,运抵上海交付,其他部段和部件也将在两个月内陆续进入总装阶段。

  按照计划,到今年年底,C919大型客机将实现全机对接;2015年第三季度将实现总装下线,2015年年底实现首飞。到2020年,中国商飞将具备150架C919大型客机和50架ARJ21-700飞机的年批生产能力。

  ■供应商管理

  所谓大飞机是指起飞总重超过100吨的运输飞机,包括一次航程达到3000公里的军用或座级达到100座以上的民用客机。150座以上的客机在我国被称为“大型客机”,C919客机即为座级158-168座的“单通道飞机”。

  中国商飞人士告诉新金融记者,一般来说,飞机的研发周期较长,为90-96个月左右。2007年2月,国务院批准大飞机重大专项正式立项;2008年5月,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挂牌,中国大飞机项目正式上马;2009年12月,中国商飞的总装制造中心初步建立并投入使用。从立项之初到进入总装,C919大飞机项目可谓“举全国之力”。

  C919客机由中国商飞公司设计研发中心进行设计;分别由中航工业集团旗下的成飞、洪都、西飞、沈飞、哈飞和航天特种材料及工艺技术研究所、浙江西子航空工业有限公司等单位制造;中国商飞公司总装制造中心负责机体最后的总装环节。此外,国内共有22个省市、200多家企业、36所高校参与了C919大型客机项目。这其中包括宝钢在内的16家材料供应商和54家标准件潜在供应商。

  而在民航制造领域,如何协调和管理供应商一直是个考验主制造商的大课题。C919大型客机研制采用“主制造商-供应商”模式,基本建成了“以中国商飞公司为核心、联合中航工业、辐射全国、面向全球”的民机产业体系。

  在外资供应商方面,C919大飞机选择与GE、霍尼韦尔、CFM等16家国际供应商合作,并促成与国内企业组建航电、飞控等机载系统的合资企业。在各方协作下,国产大飞机项目形成了一系列规范、高效的决策机制。

  C919飞机总设计师吴光辉曾表示,“我们对国产大飞机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但是完全自主知识产权不等于我们不采用国外的设备,我们做集成系统,国外供应商按照我们的集成来做。”

  ■尚处起步阶段

  C919客机已获得来自国航、东航、南航等国内航空公司、金融租赁公司等16家国内外客户的订单,总数共计400架,其中包括美国通用电气租赁(GECAS)等国际客户。

  中国商飞预计,未来20年中国市场将需要单通道客机3600多架,世界市场将需要单通道飞机21000多架,强劲需求背后酝酿的是潜在的市场机遇。

  中国商飞方面对新金融记者表示,公司先后同波音、庞巴迪、福克等公司开展合作,除C919飞机以外,旗下的ARJ21新支线飞机还与美国东方航空、英国航空、瑞安航空签署购机备忘录,未来将积极开展与国际民机行业界的交流合作。

  与机遇同在的还有挑战。

  不可否认的一个事实是,中国的客机市场短期内仍将被国际飞机制造巨头占领。对此,中国民航大学航空运输经济研究所所长李晓津分析称,包括空客、波音、巴航工业在内的制造商生产的飞机占到目前国内民用运输飞机市场的一半左右。与同等机型的波音737、空客A320系列客机相比,C919客机尚处起步阶段,短期之内还难与其展开全面竞争。

  “如果做到在海外市场上具有竞争优势,我们起码要在海外备有国产飞机的零备件库、也要有相关团队能够常驻国外的航空公司,显然现阶段还做不到。另外,在适航取证方面我们也面临一些技术壁垒。”李晓津对新金融记者说。

  适航取证作为大型客机进入民航市场投入运营的“通行证”,对飞机制造商来说,意义重大。适航工作更是贯穿C919飞机的设计、研发、制造、运营的整个过程,每个零部件都需要接受民航局的审查,才能获得民航局的“适航挂签”,交付给中国商飞。

  中国商飞人士告诉新金融记者,目前,中国民航局(CAAC)已经受理了C919的适航取证申请。下一阶段,商飞将按照民航局批准的审定计划开展验证工作。此外,还将借助中国民航局(CAAC)和美国联邦航空局(FAA)在ARJ支线飞机上所取得的双边适航拓展协议的合作经验,开展大飞机项目的适航申请,更顺利地进入国际市场。

作者:  责任编辑:晴天
要了解更多,可继续查阅相关资讯:

推荐新闻图片
热点图片新闻
关于我们 | 保护隐私权 | 网站声明 | 投稿办法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友情链接 | 不良信息举报:yunying#cnwnews.com(将#换成@即可)
京ICP备0500440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