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网首页-资讯中心-商业-内幕-商评-财经-股市-精英-科技-互联网-创业-汽车-企业-房产-娱乐-社会-图片-财经圈

主页>商业报道>商业评论>

银行该如何应对经营新危机?

来源:上海金融网 时间:2015-09-01 10:23:47

  截至8月30日,16家上市银行半年报全部出炉。年报显示,银行利润增速放缓,其中,工行、农行和交行上半年净利润增速分别为0.7%、0.5%、1.5%,均为近年来最低水平。不良贷款新增1810.43亿元,其中,农业银行(行情601288,咨询)不良率高达1.83%;招商银行(行情600036,咨询)不良率上升最快,上升了0.39个百分点。

  受利率市场化提速、“三期叠加”压力增大等因素影响,商业银行发展已至拐点,经营已面临新危机。对此,银行业应正确对待利差收窄、不良贷款双升现象,并增强危机感和紧迫感。从目前看,银行业应加速四方面转变,方能使经营立于不败之地。

  加速经营理念转变。从社会信用中介、资金中介向信息中介、资本中介角色转变;从单纯参与信贷市场向积极参与包括信贷市场、货币市场、资本市场、期货市场、外汇市场等在内的整个金融市场转变;从重资产、重资本向轻资产、轻资本业务结构转变;从习惯于持有资产至到期的模式向以交易管理资产为主的模式转变,积极发展代客管理、托管业务等;从融资向融智转变,开展综合金融服务,提供整套金融解决方案,力争成为客户的“忠实追随者”。同时,树立消费金融理念,大力发展老年储蓄、投资理财产品、倒按揭等养老金融业务,开展农业、服务业、战略性新兴产业金融服务;探索综合经营模式,整合保险、基金、证券、租赁、信托等多种行业资源,努力弥补传统存贷业务发展的不足。

  加速信贷方式转变。商业银行之所以陷入如今不良贷款反弹、盈利水平下降的窘境,与长期形成的重大轻小的信贷经营方式有很大关系。对此,银行信贷应从重大向重小转变、从重国企向民企转变、从重传统生产制造向科技创新转变。尤其要根据中小微企业的资金需求,大力拓展信贷服务。同时,根据中小微企业生产小型化、智能化、专业化等产业新特征,推出信贷服务“组合拳”,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提供便捷信贷服务。

  加速服务地域转变。银行业应调整经营战略定位,一是向国家确定的经济发展区域推进。如围绕“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三大战略,以及亚太地区基础建设投资和互联互通等战略,发展金融大动脉和引水渠。二是向广大的中小城镇及农村扩展。在小微企业和“三农”等领域,结合农村“两权抵押贷款”试点,力争取得服务新进展。三是向新能源、高科技产业领域集结。大力支持绿色低碳经济、战略型新兴产业等,逐渐提高绿色信贷比重。四是向经济处于发展中新兴经济体国家进军。积极构建全球化服务网络,提高企业跨国经营便利性;加快培育个人跨境产品与服务体系,不断扩展产品覆盖面,满足日益增长的个人跨境金融需求。

  加速科技创新转变。银行业应加强与互联网金融融合,提高机构信息化程度,提高数据归集与挖掘能力,建立信息化、自动化、智能化的现代银行业。同时,利用移动互联技术重塑银行产品与服务体系,做到传统银行随身携带,随时、随地提供服务;广泛开展对外合作,构建安全、互信、开放、全程移动的金融基础服务平台,不断丰富移动支付产品,引领金融消费潮流;夯实标准化基础,满足个性需求;逐步建立网络银行服务基础,深度分析客户行为、消费习惯、风险偏好等,智能识别客户需求,为客户提供个性化贴心服务。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晴天
要了解更多,可继续查阅相关资讯:
上一篇:中国楼市的5个超级谎言
下一篇:没有了

关于我们 | 保护隐私权 | 网站声明 | 投稿办法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友情链接 | 不良信息举报:yunying#cnwnews.com(将#换成@即可)
京ICP备05004402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