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网首页-资讯中心-商业-内幕-商评-财经-股市-精英-科技-互联网-创业-汽车-企业-房产-娱乐-社会-图片-财经圈

主页>商业报道>商业评论>

倪金节:让互联网金融告别野蛮生长

来源:搜狐 时间:2014-10-14 13:21:38

  近两年,因为互联网的力量,中国金融创新呈现破局之势,不再像过往那般长时间处于金融抑制的状态。市场化、技术化色彩浓厚的互联网金融,更是取得了快速的发展。

  但互联网金融的一大关键力量—P2P,则依然处于野蛮生长状态,今年风险不断滋生并爆发。P2P脱胎于中小企业艰难的融资困境,本是纾解融资难的有效路径。正因如此,P2P从一诞生,政策层面对其呵护有余,而风控不够,至今未出台细致的规范细则。

  “高成长、高收益”,固然说明这一市场的活力和前景,但同时伴随的也是“高风险”。试想,这么短的时间内,通过像所谓的“大数据”技术评估的网络信用,或者一些并不怎么规范的担保模式,就释放这么多的资金出去,即使是风控规范严格的传统银行业,也很难保证将不良资产控制在合理的范围之内。

  实际上,随着中国经济下行压力的不断加大,P2P对应的很多项目也遭遇效益不佳的状态,也越来越难以应付高昂的借贷成本,由此投资者的收益也随时可能面临不能按时兑付的问题。

  据了解,今年以来“跑路事件”频繁发生。实际上,P2P发展早期,承担风险的主要是VC等机构投资人的“聪明钱”,他们分到了P2P伊始野蛮混乱阶段的第一杯羹。而这两年,海量进入P2P的资金,则和多数泡沫的非理性阶段一样,更多的可以被称之为“傻钱”(反映迟钝的资金),以中小投资者和普通民众为主。他们看到了P2P早期的丰厚回报,现在正在汹涌地往P2P泡沫里扎堆。此时,如果还没有规范化的管理和约束,这些“傻钱”有可能血本无归。

  甚至,如果遇到大的经济风险爆发,P2P金融很有可能沦为一台杀人机器。规范P2P的核心要义,重在建立P2P平台公司的“防火墙”,通过资金第三方托管,严格将其与客户资金剥离开来,只允许平台公司赚取其赢得的管理费用。靠制度规范P2P平台,比呼吁他们自律、他律,让他们坚守底线思维要靠谱得多。

  作者系财经作家

作者:  责任编辑:晴天
要了解更多,可继续查阅相关资讯:

关于我们 | 保护隐私权 | 网站声明 | 投稿办法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友情链接 | 不良信息举报:yunying#cnwnews.com(将#换成@即可)
京ICP备0500440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