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网首页-资讯中心-商业-内幕-商评-财经-股市-精英-科技-互联网-创业-汽车-企业-房产-娱乐-社会-图片-财经圈

主页>商业报道>商业评论>

行业协会何以成为敛钱协会

来源:法制晚报 时间:2014-06-30 10:36:02

  审计署审计长刘家义向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九次会议所作审计报告,近期陆续披露。新华社援引审计报告报道称,因违规提供医生通讯录、为企业提供“荣誉”、明码标价卖奖牌等,多家行业协会被“点名”。根据审计报告披露的内容,一些行业协会成了“收钱协会”,至2013年底,96家行业协会违规收入达到了近30亿元。

  行业协会成了“收钱协会”,仅96家“国字头”行业协会违规收入即高达30亿元,全国各级大大小小的官办协会,每年又能收取多少违规资金、宰割多少企业?有关数据尽管无法精确计算,然而透过审计报告所披露冰山一角,即可窥见这块畸形“收费蛋糕”及其背后的“敛财经济”规模到底有多大。

  在多数非政府性民间组织普遍陷入无名分、少资金、组织威信缺失等成长烦恼,甚至为“无米之炊”而屡屡断粮举步维艰之时,某些官化色彩浓厚的行业协会却是富得流油,成了不折不扣的“收钱协会”、少数利益群体的“提款机”,个中原因耐人寻味。同是行业协会,却有着明显的官化与非官化之分,这本身就很不正常。然而正是由于这种身份分野,使某些官化行业协会成了“二政府”。一方面,他们借助所挂靠政府部门的权力和行政资源,向企业发号施令、违规组织各类评选考核,向企业收取各种费用;另一方面,这些行业协会热衷于聘请政府官员或退休官员兼任协会领导,充分利用其官场人脉关系及影响力,以进一步固化协会的官化色彩。

  无论是出卖医生通讯录及注册信息的中华医学会、明码标价出卖各类奖项的中华医院管理学会,抑或是违规收取绿色建筑标识参评费的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都是利用其所属中央部门的影响力。不客气地说,这些官化行业协会,贱卖的就是某些部门的权力和形象。审计报告再次提醒我们:为行业协会去官化势在必行,不切断某些行业协会的“权力脐带”,除了严重影响市场公平和市场秩序,官商难分的行业协会,本身即是滋生腐败的温床。

作者:  责任编辑:晴天
要了解更多,可继续查阅相关资讯:
上一篇:自主品牌车企为何遭遇三重困境
下一篇:没有了

推荐新闻图片
热点图片新闻
关于我们 | 保护隐私权 | 网站声明 | 投稿办法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友情链接 | 不良信息举报:yunying#cnwnews.com(将#换成@即可)
京ICP备0500440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