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想要金隅汇星苑自住房的吗?本人摇到号了,由于经济原因,想转手。”6月25日在网上,有人开始叫卖23日摇中的自住房号。对此,相关部门已经展开调查。开发商和专家表示,这样的方式行不通。
6月23日,北京首次自住房公开摇号举行,金隅汇星苑1882套房源摇出3764户家庭。当众多参与摇号的市民翘首以盼、耐心等待是否中签的消息时,25日,一条“10万元卖自住房号”的信息出现在某个自住房QQ群里。该网友自称中了“1700多号”,要价10万元,可协助办理以后的任何事宜,转让的税费等由买方承担。对于网上这则“敏感”的卖号消息,开发商和专家都表示,这样的方式行不通。据悉,针对这一消息,相关部门也已经展开调查。
网上叫卖自住房中签号,这种方式究竟行得通行不通?现在来看还很难说。从这个“叫卖中签号”的设计和过程上看,如果买卖双方“互相信任”、“达成共识”、“配合默契”,可以说操作过程将“无懈可击”,管理部门也难以找到其中违规的“证据”。
其实,政策都是人制定的,任何政策也都不可能涵盖每一个环节、每一个细节,只要有“漏洞”可钻,就会让一些人钻了政策的空子,玩一把“空手套白狼”的游戏。比如,前几年流行的经济适用房、廉租房摇号等,不都出现“私下”运作的事情吗?有的人为了摇号,搞假离婚,有的把自己摇到的号转手卖了好几万,虽然房子在“名义”上是自己的,却早已卖了他人居住。事实上,现在很多人并不关注什么“产权”,也没有想那么多的长远,而是关心现实利益,把自住房摇号当成了赚钱的工具。
自住房政策是一个好政策,能够解决众多急需买房但经济能力又有限的家庭,但是,其中也不排除一些人“善于”钻政策的漏洞和空子,把各类“摇号”当成了发财的契机。现在“号贩子”行业还是有一定市场的,特别是“有缝可钻”、“有利可图”,令一些人铤而走险。笔者以为,要遏制炒卖自住房中签号,就得把有关自住房制度的篱笆扎紧扎牢,让图谋发歪财的人无缝可钻,无利可图。比如,自住房中签后,必须本人购买、本人居住,尤其是要加强事后的监督管理,对私下转卖、租借的一律收回等等。如果没有强力的措施跟进,很可能有一些人会把自住房中签号明码标价,先赚10万元再说,而不会去考虑5年后的事情。如此一来,自住房的好“经”,岂不是又给“念”歪了?(唐卫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