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网首页-资讯中心-商业-内幕-商评-财经-股市-精英-科技-互联网-创业-汽车-企业-房产-娱乐-社会-图片-财经圈

主页>商业报道>商业评论>

PE在中国:回顾与反思

来源:管理学家 时间:2011-01-17 11:36:24

回顾

以狭义PE概念衡量(即把VC排除在外),中国大陆出现PE投资相对较晚。1999年国际金融公司(IFC)入股上海银行可认为初步具备了PE特点,不过业界大多认为,中国大陆第一起典型的PE案例,是2004年6月美国著名的新桥资本(New Bridge Capital),以12.53亿元人民币,从深圳市政府手中收购深圳发展银行的17.89%的控股股权,这也是国际并购基金在中国的第一起重大案例,同时也借此产生了第一家被国际并购基金控制的中国商业银行。由此开始,很多相似的PE案例接踵而来,PE投资市场渐趋活跃。

1990年代,私募股权投资开始进入我国。第一波投资浪潮在1992年前后,大量海外投资基金第一次涌入中国。比如,航天部等很多部委的下属企业急缺资金,因此海外投资基金大多与中国各部委合作,如北方工业与嘉陵合作。但后来由于体制没有理顺,很难找到外资眼中的好项目,外资投资后找不到出路,加之行政干预等原因,导致外资基金第一次进入中国以全面失败告终,这些基金大多在1997年之前撤出或解散。

1997年是第二波投资浪潮,大量投资投向中国互联网行业。前期小笔投资的投资者从中国赚到了钱,但由于中小企业板没有建立,退出渠道仍不够畅通,一大批投资企业无法收回投资而倒闭。

近年来,我国高速成长的经济和不断完善的投资环境,为私募股权投资的发展提供了巨大驱动力。2004年以后,基金成功的案例开始出现,形成了第三次投资浪潮。从发展规模和数量来看,无论发展规模和数量都超过了以前任何时期。

从2002年开始,受宏观经济环境影响,私募股权资本市场发展相对有些停滞,但是仍然保持在7000亿左右规模。进入2005年后,PE领域更是欣欣向荣,不断爆出重大的投资案例,其特点是国际著名PE机构与国内金融巨头联姻,其投资规模之大让人咋舌。例如2005年9月,凯雷投资集团对太平洋人寿4亿美元投资议案获得太平洋保险集团董事会通过,凯雷因此将获得太保人寿24.975%股权。这也是迄今为止中国最大的PE交易。

时至今日,私募股权投资在中国的发展已经初具规模,市场增长潜力巨大,中国成为私募股权投资最具活力的市场之一。

但是在回首这十年的发展时,也会发现私募股权投资在国内还是存在很多问题的。

反思

国际金融危机导致中国资本市场的不确定性。由于美国次贷危机导致美元贬值加剧,近年来美元实际有效汇率已经大幅度降低。许多国家的货币兑美元的比价都在升值,这使得世界通货膨胀的负面影响逐渐加大。同时,国际资本流向出现了更大的不确定性,从而导致股市频繁波动,投资者信心减弱。国际金融危机对美国许多金融机构都产生了较大影响,花旗等大型商业银行纷纷报亏。国际金融环境变化对我国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①美元贬值加大了人民币升值的压力;②资本市场的不确定性继续增加,投资者面临的风险加大;③我国产品出口环境恶化,这就使得国内经济增长受到较大限制。这些因素都会影响到中国资本市场的运行,最终作用到中国私募股权投资市场。

法律法规有待完善。尽管我国有关私募股权投资的法律法规在不断出台和更新,但合理的规范化的PE发展环境还没形成,法律法规体系还不健全、仍落后于实践。比如在企业组织形式中,公司制PE比较规范,但存在双重收税问题,而合伙制PE企业虽避免了双重收税问题,但具体操作上仍存在许多模糊空间。

监管模式存在不足。目前我国规范的PE行业监管模式还没有成型,对现行监管方式仍有许多争议。具体的规范的PE管理办法还在酝酿阶段。而英美等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监管模式、办法都已经比较成熟和规范。

投资主体单一、本土企业弱小。我国PE投资主体比较单一,主要是政府和国有企业,私营企业和私人的投资比例还比较小;同时,我国的本土PE企业也比较少,本国资金构成比例也较低,未能充分整合我国分散的资金。

退出机制不合理。我国PE退出机制也存在一些不合理的地方。一是限制条件较多,条件过严。如IPO上市退出方式中,早期的PE企业上市往往是绕道境外上市,而不是在我国沪深或港市上市,尽管近年来在本土上市难度有所降低,但仍比较困难。二是退出渠道狭窄,退出方式较少。如我国的二级市场发展滞后、柜台交易发展缓慢、产权交易发展不稳定等不利因素依然不少。

作者:  责任编辑:
要了解更多,可继续查阅相关资讯:
上一篇:罗杰斯:人民币可大胆买入 长线持有
下一篇:没有了

热点图片新闻
关于我们 | 保护隐私权 | 网站声明 | 投稿办法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友情链接 | 不良信息举报:yunying#cnwnews.com(将#换成@即可)
京ICP备0500440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