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1月19日,郎咸平(微博)再次和企业家面对面,在“BMW5系·《浙商》财富论坛(苏州站)上共商突围之道。
此次论坛吸引了不少温州籍的企业家,立身于制造业的他们敢于大胆投资各个行业,如今也面临了产业升级、投资等方面的疑惑。会不会有更多的企业退出制造业?在新的经济形势下如何转型升级?
苏州工业园区安固电器有限公司董事长陈普进专心耕作在制造业领域,他表示自己坚决不做房地产。如今在新的劳资关系的困惑下,陈普进开始担心如果资金继续从制造业流向房地产业,那么制造业该如何生存发展?
“用工政策不是一个简单的企业支出增加的问题。”郎咸平分析说,其实劳工的薪资不高,但是用工成本很高。如果劳工政策打压企业以取得劳工利益,那么招工难等情况会更恶化。他感慨:“中国太缺少陈普进董事长这样固执的人,坚决不做房产,我们需要更专业。”
制造业难做,企业就千方百计转型升级。“但是最近几年转型太难。”苏州港龙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蔡志远发出这样的心声。郎咸平却直言:“你转不了型。”这也让现场很多企业家愕然。
“企业总是错误地把转型升级当做产品的转型升级。”郎咸平严肃地说,如果温州产业真的升级了,做高科技了,那也仍是做制造,还是不能掌握定价权。“企业真正要转型的是思维。”
目前制造业流程工艺落后,没有良好的系统工程工艺,企业家努力的方向是以利润为主导的。在今天的环境下,郎咸平认为如果按照这样的方向走出困境,是有一定的合理性的;但今后真正转型必须是工艺的提升,产业的整合。
苏州市朗高商品装饰材料有限公司董事长吴学贵正找寻企业新的发展机会,准备到二三线城市打造产业集群。郎咸平则认为,做生活资料的企业,介于批发和终端的中间,在大面积产能过剩的情况下,在二三线城市做资源整合效益可能会比较差。
“我们越勤劳越制造,美国越富裕。”苏州尼古拉艾蒂安贸易有限公司董事长戴哲海记得郎咸平曾说的这句话,这是对出口企业而言,于是他便疑问:我们是做进口的,那么是不是美国越勤奋,我们就越富裕呢?
郎咸平马上否定了戴哲海的想法。“美国富裕不是因为进口我们的产品,而是他们控制了定价权。”他直言,德国的机械类产品靠着优越的品质控制着定价权,我们进口被德国吃,出口被美国吃,我们是被两头吃。产业链整合美国做得好,工艺流程德国、日本做得好。
听了郎咸平的分析,不少企业家难免有些丧气,那么企业应该怎么走?郎咸平告诉企业一套策略。长远来看,企业必须做产业链整合和工艺流程的提升,这是一个艰辛的过程。中期要通过制造与订单处理、批发、零售做整合。短期之内可以取回部分定价权。郎咸平认为,企业应该思考如何比竞争对手更加保有弹性,伺机而动。“温州企业家的问题是勇往直前,但弹性不足。”郎咸平说。
本次论坛由《浙商》杂志社、华晨宝马汽车有限公司主办,苏州温州商会协办。苏州市委统战部副部长,苏州市工商联党组书记王根伟,苏州温州商会会长李坚,《浙商》杂志副总编莫云,华晨宝马汽车有限公司东区区域销售经理奚晨在论坛上致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