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宏斌认为,虽然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出口国,但人民币跨境贸易的角色滞后于其在国际贸易流动和资本市场的地位。“这并非是中国政府一厢情愿的推进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因为潜在需求巨大。”
人民币贸易结算迄今已取得显著进展——参与人民币贸易结算的出口企业由365家增加至逾 63,359 家。交易量由 2009 年月平均 6 亿人民币激增至2010 年11 月的月680 亿人民币,人民币贸易结算计划覆盖区域超过中国贸易的90%
屈宏斌预计随着人民币贸易结算的持续快速增长,未来数年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将加速。除了政府强有力的推动外,由于汇兑成本的降低,企业也积极响应。此外,试点一年半来,人民币贸易结算的基础设施和清算银行运行平稳。
其次,人民币正大步从贸易结算向投资过度。人民币贸易结算的快速增长使人民币在贸易渠道日益得到广泛使用。人民币在贸易中的使用越广泛,就越有望被用于投资。
随着中国的银行间市场向外国央行和清算银行开放,人民币也将完成从离岸向在岸、从贸易结算向投资的循环。目前,小 QFII 已计划有望早于预期进行试点。
屈宏斌指出,人民币离岸市场的快速扩大有助于贸易伙伴使用人民币。香港政府积极将香港打造为人民币离岸中心外,而香港市场拥有所有以人民币计价的金融工具。目前人民币在香港市场可交付、可兑换和可转账,对外国投资者几乎没有限制。这将使人民币有望在香港实现从贸易结算向投资的过渡。
海外人民币需求的增加也使得人民币对外直接投资成为可能。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步伐有所加快,从 2005 年的123亿美元增加到 2009 年的 565 亿美元,成为全球第五大直接投资来源国。从地域来看,63% 以上的投资目标地为香港,对新兴市场的投资增长也较快。这些市场对人民币的需求激增。而2010年以来,香港债券市场的人民币债券发行仅占本地人民币存款净增额的17%。
2009年中国对非洲和拉美国家的直接投资额激增,分别增加 55% 和 100%,尽管占比仍然较低。中国与新兴市场的贸易循环预示着人民币需求的巨大潜力以及人民币在直接投资领域更广泛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