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8日,国际组织的科研报告称包括红塔山、红金龙、都宝等在内的13个中国品牌的香烟重金属含量超标。国家烟草局官员回应称加拿大研究者以本国烟为参照物,还列入了一些已经停止生产的香烟,从立场和角度上来看有失客观。(《扬子晚报》10月10日)
人家说13个中国品牌的香烟重金属含量超标,结果,被点了名的中国烟草企业还没怎么样,国家烟草局倒先沉不住气跳了出来,可让人不解的是,国家烟草局不是查查我们的香烟是不是真的像人家说的那样重金属含量超标,不是问问相关烟草企业为什么香烟的重金属含量会超标,却把矛头指向了报告本身,质疑其参照物是否合理,怀疑报告的客观性。
标准不明确,则批评无意义。依照国家烟草局的逻辑,你要说人家胖,你得先有评价胖瘦的标准,不能因为人家比你重就说人家是胖子。
同理,你说13个中国品牌的香烟重金属含量超标你也得拿出标准来,不能和你自己比。既然现在香烟中的重金属含量既没有国家标准也没有国际标准,那没有评价标准那就是大家都符合标准,所以你体重70公斤和我体重210公斤一样,大家都是标准体重,所以,不论国产香烟重金属含量是不是比你高三倍,大家都是符合标准。非要拿你自己当标准来衡量别人,那就是“有失客观”。
所谓行家一出手,就知有没有。明明是国内烟草企业理亏的事情经过国家烟草局这么一回应倒来了个大翻盘,好像国产香烟重金属严重超标多理直气壮一样。
国家烟草局的这一番回应颇有绝世高手后发制人一剑封喉的风范,可问题是,这样的回应似乎有意无意地忽略了一个最基本的事实:就算是加拿大研究者以本国烟为参照物没有依据,难道我们的香烟重金属含量超过人家3倍就有理了?
既然我们的香烟重金属含量远超人家是个事实,而中国烟民也并不会因为国产香烟的重金属含量过高而对香烟中的重金属有了远超外国人的抵抗力,就别拿没有标准出来做遮羞布了。
国家烟草局最该做的就不是想方设法为烟草企业开脱责任,相反,却应该追究一下相关烟草企业的责任,看看他们和外国同行的差距在哪儿,让他们给解释一下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差距。
缺乏自我纠正的勇气和担当,放着正经事儿不干,却非要从人家的报告中挑刺,难免让国内的消费者产生国家烟草局“替谁说话”的疑问,在质疑人家报告的立场和角度有失客观的时候,难免会让人觉得其质疑的立场和角度有失客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