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浙商网9月21日消息 (《浙商》记者 司徒微微报道)我们制造企业的出路在哪?如何拿回定价权?对于长久困惑企业的定价权问题,郎咸平给予了肯定的回答:制造业唯一的出路就是做“6+1”的产业整合,才能部分地取回定价权。
9月17日,由《浙商》杂志社、华晨宝马汽车有限公司联合主办,安徽省浙江商会协办的“BMW5系•《浙商》财富论坛(合肥站)”在安徽合肥泓瑞金陵大酒店拉开序幕。本次论坛由知名经济学家郎咸平为主讲嘉宾,围绕“中国企业的突围之道”的主题,对话浙商精英。
《浙商》杂志社总编辑朱仁华表示,安徽这几年的发展非常快,但总的来说浙商的产业层次和综合竞争力还不够强,还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希望通过活动加强与浙商的交流,帮助企业成功转型。
在“BMW5系•《浙商》财富论坛”上,郎咸平作了“由富士康事件观察中国企业的突围之道--产业链整合”的主题演讲,帮助企业走出产业链的困局,避免重蹈富士康之路。
郎咸平举了大家关切的人工费用为例。他说,在苹果与富士康的合作中,人工成本是苹果规定好的,富士康没有决定权。而苹果对于人工成本的计算,是根据富士康所在地深圳的最低工资乘以每件产品的最高工时。此外,原料、制造成本等也全部都由苹果决定。苹果为了防止富士康仿造,制定了一套非常精密策划的流程,迫使富士康即使有40万员工也需要不断加班。在苹果的整条流水线中,富士康只掌握了制造,这是制造业的悲剧。
郎咸平表示,低廉的人力成本、优惠的政策和强大的加工能力使中国制造成为世界制造业的中坚力量。然而,劳动力成本增加、人民币汇率上升、银行利率上调、出口政策调整等问题,使中国的很多制造企业都开始面临巨大的生存压力。随着全球性“产业链超限战时代”的来临,底端制造部门的生存价值被进一步压缩,中国制造业正面临着前所未见的大危局。
最近,必和必拓收购加拿大钾肥厂,其实质就是必和必拓收要控制钾肥的定价权。作为制造业大国,这次的制造业危机败在定价权之战。而我们的制造业又如何?制造业的出路在哪?郎咸平告诉在场的企业家,除了单纯制造外,一定要整合产品设计、原料采购、物流运输、订单处理、批发经营、终端零售这六大环节,因为只有这六大环节才是整条产业链里面最有价值能够创造出最多盈余的环节。他建议要做“6+1”的产业整合,才能部分地取回定价权。“这也是制造业唯一的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