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的一个好处就是终于有时间坐下来看书。在芝加哥机场短暂停留时,巴拉巴西教授(Albert-Laslo Barabasi)的一本新书——《爆发:人生的隐藏模式 》(Bursts:The Hidden Pattern Behind Everything We Do)吸引了我。
巴拉巴西教授此前写过一本书——《连接》,在书中,他用惊人的科学事实证明了我们所在的世界中,一切都是相互连接成网的。他是美国东北大学网络科学研究中心的创始人,也是一个物理学家,具有极佳的讲故事天赋。他能够一章一章从历史讲到科学,目的是寻找对人类行为的理解。
即使你不懂统计学,巴拉巴西教授也会用非常简单的语言来向你解释复杂的现象。在展开巴拉巴西教授的理论前,我们可以反思一下,为何各国的经济学家们一直试图将人类行为理性化研究,但没能预测当前的金融危机?经济学家们在什么地方出错了?
过去,我们常常认为《1984》中试图控制人们一切行为的独裁者——“老大哥”仅是小说中的人物而已。今天,我们的行为模式,可能正在被一些移动电话公司、谷歌、政府情报机构仔细分析研究。为了开发下一个受欢迎的产品,抑或发现潜在的恐怖分子,数以千计的计算机和研究人员正在集中精力预测人类行为。
那么,人类行为究竟是不可预测的呢?还是说,在每一件事情背后确实存在一种隐藏的模式?巴拉巴西教授认为是后一种。
信天翁这类飞禽的飞行模式,和人类的旅行模式存在什么共同之处呢?一些科学家在信天翁的腿上系上微型探测器,从而追踪信天翁在哪里飞行,何时休憩。对人类的旅行行为,也可以做相关的监测和分析。
这几类看似相关的行为的确存在共性,他们都遵循列维飞行模式(Levy flight pattern)。这种模式在2004年由一个名为Dirk Brockmann 的德国物理学家发现。Dirk在对钞票流通规律的研究中发现,在大部分时间里,钞票只是在一个较小的区域里交换,但是一小部分钞票也会流通到较远的地方,这就是所谓幂函数分布规律(power law)—小概率的事情存在较大的影响。
具体到上述几种行为来验证,我们大多数人平时基本上就是在办公室和家里度过,但是只有一少部分人会旅行较远的距离,而且他们究竟去什么地方,往往是不可以预测的。大多数人使用移动电话来联系他人,但是我们的使用方式具有一种爆发性的特征——在较短时间内接打了许多电话,然后又长时间归于平静。
由此,巴拉巴西教授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人类行为和自然行为都是以某种爆发的形式发生着。在大多数时间,我们停留在我们经常停留的地方,但是偶尔,行为突然就变得异常了。这就是2007年-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期间发生的事情。历史告诉我们,轨道具有路径依赖的特征。一旦历史朝着某一个既定的方向演进,它往往就很难改变方向。
但是,人的行动乃是由自己关于过去教训的记忆塑造。我们不知道,这些关于过去的教训究竟是对还是错。比如本·伯南克对经济史深有研究,在他看来,上个世纪30年代的“大萧条”时期,当时美联储过快地收紧货币政策,使“大萧条”更为恶化,这是错误的。
因此,在此次金融危机期间,美联储保持了货币政策极度宽松的状态,试图为金融危机找到新的解药。不幸的是,现在世界许多国家都面临高额财政赤字,并在不断地印钞票。这次美联储是否从大萧条危机中汲取了错误的教训?或者说,宽松的货币政策对上世纪30年代的危机是一剂解药,但对今天的危机则是一副毒药?
是对是错,我们只能拭目以待,让未来证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