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网首页-资讯中心-商业-内幕-商评-财经-股市-精英-科技-互联网-创业-汽车-企业-房产-娱乐-社会-图片-财经圈

主页>商业报道>商业评论>

“二次刺激”不合时宜

来源:《新世纪》周刊 时间:2010-07-12 06:50:04

正如我们在上次专栏中的分析, 6月的市场在5月的暴跌之后,完全没有任何像样的反弹, 继续在地量成交中反复探底。截至630日,上证指数已经下跌26.82%,仅仅好于希腊。股市的过激反应也显示了宏观经济遇到的困境。

73日,湘江洪水刚刚退却,温家宝总理立即在长沙主持召开湖北、湖南、广东三省经济形势座谈会。会议中最强调的是,国际金融危机影响的严重性和经济复苏的曲折性都超过了人们的预期,宏观调控面临的“两难”问题增多。

确实, 6月的宏观数字不会是漂亮的。抢先出闸的PMI(采购经理人指数)为52.4,环比回落1.8个百分点,连续两个月下滑,也远低过市场的预期。这是历史上同期最大的环比下跌幅度。我们估计二季度GDP的增速也会从一季度的11.9%降到10.5%左右。而6月份工业增加值增速将回落至13.5%左右,比上月下滑3个百分点,6月份的发电量增幅已经下滑3个多百分点。

在微观层面上,很多行业已经进入相当困难的地步。如钢铁、铝、电力等,出现亏损或微利已经不可避免,而去年涨势骄人的汽车环比增长也开始迅速下滑。5月份的井喷式出口从各种渠道分析,随着欧美经济陷入“二次探底”的风险的增加,也可能是昙花一现,无以为继。

在这种情况下,中国是否需要“二次刺激”政策?如果需要,是否仍然沿袭前一轮“下猛药”式的极度宽松政策?这是决策者已经必须面对的难题。

76, A股和H股市场在对政策的极端期盼之中,在西部大开发新增23项重点工程消息的刺激之下,终于有了一个小小的反弹,虽然远远不够精彩。

所谓“西部大开发”,是国家计划2010年在西部新开工23项重点工程,投资总规模为6822亿元。而2009年,国家计划西部大开发新开工18项重点工程,投资总规模仅为4689亿元。但是,6822亿元仅是2010年固定资产投资规模的3%,刺激作用还有待观察。更重要的是,我们重回靠刺激投资来拉动经济,这条路还能走吗?即使走,又能走多远呢?

有一点可以肯定,走回靠银行信贷来拉动投资、刺激经济的老路是不会得到市场认可的。A股、H股的反弹也不会持久。难道我们希望看到,刚刚开始的信贷清理再次束之高阁吗?刚刚开始的楼市调整随着银行信贷的放宽再次功亏一篑吗?

从根本上,在调结构过程中就一定要忍受经济的放缓,但不让经济下滑过快,就要再快一点把收入的重新分配提到日程上来。

这些年来中国的财政收入一直往上翻,今年很可能达到8万亿元,但普通居民的收入增长就远远落后。1993-2007年,居民部门的劳动者报酬由49.5%降低至39.7%,降幅为9.8个百分点;政府部门的生产税净额由11.7%增加至14.8%,增幅为3.1个百分点;企业部门的资本收益由38.8%增加至45.4%,增加6.6个百分点。可见,劳动报酬在不断下降,国家财政收入在持续增加,资本所得在大幅提高。只有从根本上改变这种情况,才可能在消费上见到比较显著的成效。

此次调控在保障房的建设上可能会有所突破。首先,这次从中央到地方都把这个任务提到了政治高度。虽然地方政府思想上的抵制仍会存在,但行动上无论如何都要有所作为。而且,我们了解到,政府可能用土地捆绑开发,找城建公司来做保障房与商品房的混合项目。这样一来,既可绕过抵触的房地产商,又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资金的问题。如果保障房开发的速度上来了,对房价的继续上升一定有阻碍作用,同时又能在某种程度上抵消商品房开发慢下来,对各种上游材料造成的需求损失。

作者:  责任编辑:
要了解更多,可继续查阅相关资讯:

热点图片新闻
关于我们 | 保护隐私权 | 网站声明 | 投稿办法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友情链接 | 不良信息举报:yunying#cnwnews.com(将#换成@即可)
京ICP备0500440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