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谷正告诉记者,日本控制蔬菜价格上涨最主要的方法就是推进蔬菜产地“大型化”和超市密集化。据统计,现在日本人54%是在食品超市购买蔬菜,23%在街头小型超市等购买蔬菜,超市化比例为77%。
在美国,以沃尔玛为代表的现代化物流体系十分完备,蔬菜从生产、供货到销售,已经形成了大规模、系统性的供应链,这是美国菜价相对稳定的重要因素。现代化超市连锁企业的运输团队能流畅地将蔬菜从供应商那里运送到超市的货架上,而且与供应商谈价钱时,后者几乎没有什么讨价还价的余地。另外,利用其规模优势,超市物流实现了订货量大、运载量大的物流特点,极大降低了运输成本。
3
3
中国正推动相关改革
中国政府已经着手解决高菜价问题。商务部相关人士近日向《环球时报》记者透露,从2008年开始商务部已启动了“农超对接”的试点工作,未来这一模式将在全国范围内推广。
商务部有关人士表示,农民不知道市场在哪里,盲目种、盲目卖,而价格的高低对他们有很大的影响。超市经营者来到农村,与农民签订生产协议,一般还会提供相关技术支持和引导。这样农民的生产有了目的,不会出现“年初种、年尾发愁卖”的问题,也避免价格忽高忽低损害农民的利益。超市不仅可以因此降低采购成本,而且还可以实现对农产品质量的监控,确保蔬菜质量。
据悉,在天津地区,“农超对接”已经显现出了效果。以前,超市的菜价能比农贸市场上贵出50% 甚至1倍。自从天津的某大型超市在山东、辽宁、河北等地,以及天津周边地区建立了对口的蔬菜供应基地以后,直接从菜农手里进货,然后在卖场里销售, 超市的蔬菜价格便宜了很多,集中采购让菜农和消费者都得到了实惠。
东京农业大学副教授川井良一表示,日本“菜市”的稳定与日本政府的一项立法有关。早在1966年,日本就出台了《蔬菜生产上市安定法》,其目的是建立蔬菜的集中产地和稳定价格,指定生产蔬菜的基地和蔬菜消费地区,将蔬菜的生产和消费连接起来,对保证大中城市的蔬菜均衡供应、稳定价格发挥了重要作用。
此外,据国内某权威部门人士向记者透露,中国目前正在推动农产品流通领域的税制改革,理顺税负关系。这名不愿透露姓名的人士表示:“以增值税为例,国家鼓励农产品购销的增值税13%的返往往无法让农民受益,这种情况以后将要改变。此外农产品在在跨省流动中存在一些壁垒,这些需要进一步打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