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网首页-资讯中心-商业-内幕-商评-财经-股市-精英-科技-互联网-创业-汽车-企业-房产-娱乐-社会-图片-财经圈

主页>商业报道>商业评论>

哈继铭:中国民众应获得更多的财富

来源:东方早报 时间:2010-01-20 15:21:39
改革开放30年,中国经济年均增长高达10%。勤奋的中国老百姓为全球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但中国老百姓所得到的回报与贡献却并不匹配。

  以GDP增量来衡量,中国老百姓平均每两年就再造一个1978年的中国;每10年创造一个目前的韩国,每11年创造一个加拿大,每19年创造一个法国,每22年创造一个英国,每26年创造一个德国。但在居民财富上,主要发达国家居民净资产相当于其GDP的4-5倍,而中国居民净资产仅相当于GDP的不到2倍,远低于国际水平。

  国民收入在政府、企业与居民之间的分配失衡,是老百姓财富水平低的主要原因:由于国企依靠垄断地位获得大量利润,过去30年中国经济飞速增长,但经济成果并没有在政府、企业与居民三部分间公平分享——由于国企通过垄断地位获得大量无需上缴的利润,而政府保持较高的税率,对居民的转移支付不足,多年来我国政府财政收入与企业利润增长均显著快于居民收入,导致劳动者报酬占GDP比重不断下降,由1998年的53%降至目前的39%,远低于美国56%的水平,导致居民财富较低。

  另外,资产价格的剧烈波动也导致中国老百姓财富增长滞后:国际比较显示,中国老百姓的金融资产结构畸形,绝大部分集中在银行存款上。众所周知,银行存款在中国并不属于能增值的资产,甚至连保值都做不到,因为存款利率经常跑不赢CPI——2003年存入银行的1元人民币,用实际利率(名义利率-通货膨胀率)计算,5年之后的2008年实际仅值0.985元,贬值了1.5%。如果老百姓都以存款为主要金融资产,自然无法取得财富增值。

  这造成中国居民财富无法得到应有的增值,与自身经济发展水平、老百姓的贡献很不相符,同时也抑制了中国老百姓的消费意愿。

  从政策启示上来说,政府应为居民创造更多投资渠道和财产性收入;实施国企上缴红利,政府减税,增加对居民转移支付,促使经济成果的分配更倾向于居民,这样方能给居民财富提供升值的渠道,起到促进私人消费、减轻投资/消费率失衡的效果,才有利于中国经济可持续增长。

作者:  责任编辑:金色年华
要了解更多,可继续查阅相关资讯:

热点图片新闻
关于我们 | 保护隐私权 | 网站声明 | 投稿办法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友情链接 | 不良信息举报:yunying#cnwnews.com(将#换成@即可)
京ICP备0500440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