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网首页-资讯中心-商业-内幕-商评-财经-股市-精英-科技-互联网-创业-汽车-企业-房产-娱乐-社会-图片-财经圈

主页>商业报道>商人学院>商业新知>

中国富豪移民是是非非:流失的不仅仅是钱

来源:新民周刊 时间:2011-12-08 15:45:04

  关于移民的这篇断代史,而今已经有了新的拐点。在过去的十多年间,有一部份中国富豪通过投资移民的渠道,获取了PR或国籍。

  回头看看,我们可以观察到,在中国实行改革开放以后,三次移民浪潮如何席卷了中国大陆的——

  第一次移民浪潮是从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开始的,一批留学生与混迹偷渡客中的底层劳工远赴他乡,开始了在异国打拼生涯,那真正是独在异乡为异客的一段漂泊岁月,甘苦自知。

  第二次是在上世纪90年代后,一批中国大陆优秀的中产阶级与专业人员,依赖技术移民的方式,在他乡改头换面,白手起家。

  而自2000年左右,一些中国大陆的新富阶层用一种更为便利的投资移民的方式加入浩浩荡荡的移民大军,这些人不会为了果腹的牛奶和面包而忧虑,他们将关注点转移到了寻求孩子的优质教育、更清净的环境、个体急需的安全感与个体价值的提升上,他们以空中飞人的方式获得家庭团聚的机会,并将其事业版图与中国的经济发展绑定。

  为什么要移民?

  而我们需要解读的是:这些所谓的中国富豪,他们,是为了什么而移民?

  在他们眼中,在那个陌生国度,他们可以迅速获得优质的教育、洁净的空气、安全的食品,完善的法制环境,以及他们最需要的安全感,有些人或许还可能进行资产转移。他们不必为转型中的中国,再等待,再去支付时间成本或经济成本。

  30岁的董铭现在是威力锻压设备有限公司总经理。威力,是一家年销售额过亿的浙江省最大的民营冲压机企业。董铭的父亲,曾跻身于中国5万名亿万富翁之列,两年前,就已将这个自己一手创下的家族企业全权交给儿子董铭打理。

  虽然现在这个长着娃娃脸的年轻企业家还没有移民,但他语气笃定地告诉记者,“以后有机会,当然要去移民”。

  董铭与他的太太有移民的想法,主要考虑到的是女儿的教育问题。国内的残酷竞争的教育体制,让他们感觉极为不放心,孩子们活在考分的阴影下,这种感觉,董铭亲身经历过,不想女儿再踏足同一条河流。虽然他的女儿现在才8个月大,但对孩子的教育选择,关乎未来,如果可以,他希望女儿从小学开始,就在国外度过。

  而子女的教育选择,这也是许多人在移民的理由排行榜上,比较靠前的原因。

  其次就是环境问题,地沟油、苏丹红的新闻常常飘来,董铭已经不敢去外面的饭店吃饭了。而在他每天上下班的路上,分布着几个药厂与垃圾厂,车行经过,“臭味很重”。

  另外一个原因是,对于这些新富阶层来说,财产的安全,是他们主要需求之一。

  前述招商银行的财富调查报告就显示,排名富人移民海外前三位的原因分别是:方便子女教育、保障财富安全和为养老做准备。

  在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张鸣看来,尽管我们现在有了《物权法》,但是,不管是这些富豪,还有有权有势的官员,都没有一种真切的安全感,“至少,对他们中相当大一部分而言,他们只是求一个踏实,一个保障”,“他们的行为,与其说是选择,不如说是在买保险”。

  这种观点,在我们的采访中得到了充分阐述。对于他们而言,选择投资移民,“不过是在自己的护照上加上一个小小的标记而已。”

  “只是一条退路而已,不过是我每天需要做的许多事情中的一件。”一位坐拥亿万资产的富豪神态自如,跟记者这么轻松地调侃。

  对于财产安全的担忧,则是一些民营企业家选择投资移民的一个主要原因。

  一位江浙地区的民营企业老总告诉记者,他们这些为民营企业打拼的企业家,在当地属于“弱势群体”,在跟当地政府部门打交道的时候,行事如履薄冰,“即便是一个税务科的科长到你的公司来了,地位都比你高,都比你要强势。你的企业再怎么强大,到那会儿都得像小丫鬟一样,人家说怎样就怎样。”

  而雒小平不无感叹地告诉记者,他可能也会考虑移民,“这个都是缘分,时机成熟了,就移呗!”

  雒小平是陕西茂源实业集团的董事长兼总经理,这家创建于1993年的民营房地产公司注册资金2050万人民币。雒小平是咸阳当地名人,曾与潘石屹、王石等并列,被建设部和《中国房地产报》推介为“中国房地产企业卓越贡献100人”。

  他坦言,在创立企业的过程中,“最头疼的就是,国内的法制环境。”

  北京理工大学经济学胡星斗教授一针见血地指出,应该区分富豪移民与官员移民两个概念,“富豪移民和官员转移财富都是因为在中国没有安全感。富豪移民,有些资金还会回流到中国投资;官员转移财富,恐怕他们早就想弃船而逃。”

  梦想与现实

  移民,可能会为他们中的一些人带来梦想中的生活。

  46岁的雒小平还拥有一架私人飞机“茂源号”——一架通体黑色、15米长的美国罗宾逊R44—II型直升机。曾经在一次练习海平面上的飞行中,雒小平追着一只海鸟飞了有20分钟,“它飞到哪我就跟到哪,结果把小鸟累得没劲儿,一头掉海里去了!”

  这位中国富豪十分沉迷于飞行,并不掩饰,“我不在乎上《福布斯》”,在跟记者的一次谈话中,这位有着西北口音的地产商,这么大大咧咧地说。

  但颇具讽刺意义的是,由于受目前国内的基础设施跟空中的法律法规所限,雒小平的私人飞行梦难圆,那架崭新的罗宾逊,“飞也飞不成,在一个地方放着,就跟一个摆设似的”。

  “如果移民了,飞行,倒是变得很容易了。”现在,他这么说。

  审慎的低调,在中国,也被一些人认为是必须的生活常识。像弗·司各特·菲茨杰拉德笔下的富家子弟约翰·珀西那样,压低了嗓门儿悄悄地对他的同学说,“那根本不算什么。我的父亲有一颗钻石比里茨—卡尔顿饭店还大哩。”——这显然不会是他们中大多数人的选项,因为这太不安全了。郭美美式的炫富,他们大多嗤之以鼻。

  已经获得美国PR并已是一个小男孩母亲的顾曼笛(化名)觉得,在中国,如此的炫富,不仅对孩子的成长不宜,而且容易招致危险。曾经发生在深圳校园附近的儿童绑架案,让她一度感觉惶恐。

作者:  责任编辑:杨鹏
要了解更多,可继续查阅相关资讯:

推荐新闻图片
关于我们 | 保护隐私权 | 网站声明 | 投稿办法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友情链接 | 不良信息举报:yunying#cnwnews.com(将#换成@即可)
京ICP备0500440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