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哥华的生活节奏是慢悠悠的,比较符合像王梦遥这个年纪的想过一段人生安宁时光的心理需要。她觉得,她也是时候,让自己稍微歇歇了。
在王梦遥看来,在国内忙忙碌碌一段时间,闲暇时就在温哥华生活几个星期,也是心情得到放松的休憩站。王梦遥至今很难熟练运用英语,仅仅靠着几句简单的口语和手势,性格外向的她在异国他乡依旧生活得如鱼得水。
“国内的公司如果有一些事情,我就会在网络上跟员工们召开视频会议讨论解决。在科技发达的今天,这都不是问题。”王梦遥说。
现任美国某著名化妆品牌的中国首席督导蒋紫韵(化名),在2005年跟随丈夫一起移民澳大利亚。与很多投资移民的富豪不同,身家千万的蒋紫韵自称只在澳大利亚的汇丰银行“存了一笔为数不多的存款”。
蒋紫韵非常喜欢自己现在的工作,也没有要放弃国内事业的打算。实际上,这位职业女性将她的大部分时间放在国内打拼。而她选择移民,只是未雨绸缪,“只是为了自己在老了的时候可以多一份选择而已”。
“中国是个适合工作的地方,但是并不适合生活。”这是蒋紫韵反复强调的一句话。 这位姿态从容优雅的女性,思量的是,“中国的未来经济发展前景相当可观。但是,就生活而言,像澳大利亚、夏威夷这样的地方,可能更适合人类居住吧。”
蒋紫韵重视生活品质,也十分关心一座城市的空气质量。2008年的奥运期间,北京曾专门在户外安装了空气质量监测仪,几乎每次路过,蒋紫韵都要留意监测仪上面的数值变化。
在蒋紫韵的记忆中,澳大利亚的空气非常澄净,而夏威夷,“就更棒了”,“那里的天空到了夜晚,就像蓝丝绒一样纯净美丽,星星看上去也很清晰”,她记得的一个有趣片段是,在日光灿烂的夏威夷,那些挂着宝蓝色招牌的ABC STORE(连锁超市)里,甚至有罐装的夏威夷空气出售,2美元一罐。
国内的食品安全,也一直是蒋紫韵的一块心病,她先是听到了关于牛奶中掺入三聚氰胺的新闻,而后,关于地沟油屡禁不止的新闻,反复滚动播报。所以目前只要是在国内的时间,她都是自己做饭,她常常会去城市超市采购一些国外进口的牛奶、橄榄油等食品。
“我们是改革开放的受益者,但改革开放也为中国带来了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比如一些商家过分追求利益最大化,放弃了商业经营的道德底线,这很可怕。”她感喟。
为了下一代
跟蒋紫韵一样,商界女强人柳非婷(化名)做出移民的这个决定,也是慎重考虑的。她拿到海外移民身份已有几年时间了。现在中国工作的她,正在计划生一个宝宝。
提到移民的初衷,柳非婷不无感叹地说:一切都是为了孩子的未来考虑。
很多人以为父母移民,就是要让孩子真正走出国门,在西方发达国家接受教育,但像柳非婷这种准备让孩子获得国外的身份、未来却准备依旧生活在国内的,则是另外一种情形。
柳非婷解释,对于一些长期在国内生活的父母而言,中国国内有很多由外国人开办的秉承西方教育的学校,这些学校在招收学生方面也对孩子的身份有诸多考量,比如说,目前很多开办在国内但拥有良好教育资源的外籍学校,甚至不招收中国学生,而如若孩子有其他国家的身份,则会便利很多。
柳非婷亲身经历的是,她的几个朋友的孩子中,就读于外籍学校与接受国内教育的孩子,有着很大的差别,比如说,一位朋友就告诉柳非婷,她的孩子就读的学校曾经用一个星期的时间来教孩子们去感受“何为快乐,何为悲伤”,并要求家长协助老师,帮助孩子体会快乐与悲伤这两种感受。
柳非婷的童年,生活在应试教育的阴影下,每次到考试的时候,都似箭在弦上,如临大敌。而考分,早就将孩子们划分成了不同的三六九等。
“总的说来,外籍学校在孩子的幼儿园和小学教育中,更注重对于孩子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培养。”柳非婷认为,与传统的国内教育不同,西方式教育更倾向于把孩子教育成感情丰富,而且能够学会真实表达真实的个人,而并非一味强调某些功课的应试成绩,这种不那么急功近利的教育,更容易让孩子们拥有一个健康、快乐的童年。
她希望她的孩子今后可以去探寻到内心的自由度,而不是急功近利。“我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在国内教育亚文化的影响下,过早学会察言观色,说一些违心的场面话。这是我们这代人在社会大环境下无法改变的悲哀,不能再将它延续到我的孩子身上。”这是柳非婷表示要坚守的底线。
这与刘清岩(化名)的想法不谋而合。在去年10月,刘清岩踏上了澳大利亚的土地,他选择的城市是墨尔本。墨尔本刚被评为全世界最宜居的城市,刘清岩给这座城市打了99分。
他的想法很简单。他就是希望,他的孩子能回到他小时候那样子,自己上学放学,走过几条马路就到学校,遇见陌生人也不用害怕,不用家长去接送,路上没那么多汽车,汽车知道避让行人与小孩,不用给老师送礼、拍马屁……
“就这么简单。”来自杭州的刘清岩说,“我不知道物质丰富后带来的这种膨胀感会让人们做出什么样的举动,我害怕会碰上这样的人。可在一个正常的地方,一个人没必要害怕另一个人。”
目前,刘清岩的一半时间在中国国内,一半时间在澳大利亚。他的孩子已经习惯了墨尔本的生活。他也开始逐步把财产转移到澳大利亚,“就是为了安定……我只是想能生活得更好,更放松”。
“减少潜规则带来的不安全感”
与一些拿了身份仍旧生活在国内的富豪相比,也有一部分曾在国内呼风唤雨受万众瞩目的企业家,选择了作别故土,远走他乡。
目前已放弃中国国籍,并在海外永久置业的企业家华博(化名),就是他们中的一位。华博也曾是中国商界的风云人物之一,曾被无数青年创业者视为心中的偶像。而今,他目前的大部分资产都已用于在美国洛杉矶置业,还有一部分资产,他自称在他出国之前就已捐赠了,“拿出一部分钱做慈善,回报国家和社会,也是我应该做的”。
华博现在回想自己当初做出离开中国的选择,主要还是基于社会大环境等一些因素的考虑。“
华博很能理解目前中国国内一些企业家的移民行为,“为了做成一笔生意,除了要在正常竞争秩序上劳心费神以外,还要另外动多少歪脑筋,才能得到本该属于自己的利益。如果相关政策能够更加完善,保护企业家的切身利益,竞争机制更加透明,减少潜规则带来的不安全感,谁又愿意背井离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