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奥克兰,陈适之夫妇居住的公寓就在市中心,距离奥克兰的地标、南半球最高的建筑物328米高的天空塔走路仅五分钟,到Downtown (市中心)步行也就大约一刻钟。
那里的生活,如此平静而琐细。有时候,陈适之会陪着太太漫步去海边的Downtown Shopping Mall (市中心商场)购物。虽然他们的公寓自带车位,但是实际上他们平常在奥克兰市区活动,基本是不需要开车的。等宝宝出生后,他们计划搬到奥克兰郊区的房子去居住,那边空气清新,空间也更为宽敞。
在他看来,尽管新西兰是个小经济体,受金融危机影响较大,但是它的免费医疗和教育体系仍具有相当的优越性和吸引力,“这里更是老年人退休养老的天堂,因为新西兰是世界上第一个实行养老金制度的国家。”陈适之如数家珍。
当下最为重要的是,他的太太获得了定期免费的孕检,助产士和其他孕婴机构的工作都很细心、尽责。而根据新西兰当地的制度,他们的宝宝在出生后就会成为新西兰公民,新西兰也会给予他们这样的有新生儿出生的家庭以经济补助,除了一次性补贴之外,还有相当于奶粉钱的周补贴。
“当然,新西兰的奶粉也是世界上最优质的了。我们希望孩子做Kiwi,希望他在这边能够轻松愉快,身心健康地成长,而不像我们当年甚至现在的国内的孩子那样,面临许多同龄人的竞争压力,感觉到心灵被压抑。”
陈适之所说的Kiwi,是那些在新西兰出生的国民的自称。他的孩子以后也将成为Kiwi中的一员。
此外,在新西兰,从小学到高中都是义务免费教育,即使是到了高等教育阶段,孩子也可以自己申请学生贷款,以后再免息偿还,“即便一个孩子读到博士,他也可以领取不低于正常工薪阶层的薪资,就是说他即使是依靠读书深造,都能养活自己。”陈适之踌躇满志,对于未来的看法,颇为乐观。
故乡,异乡
跟陈适之一样,张岩邦(化名)并不喜欢“富家子弟”这个称谓,尽管现在在浙江从事制造业的他的家族企业,已经坐拥几亿元的资产。
“我的父辈们是创业的一代,而我们,则是守业的一代。”张岩邦归纳,创业难,守业更难,相对于父辈们早期奋斗的艰苦而言,而今张岩邦面对着家族企业的产业升级瓶颈,更让他感觉如履薄冰。
作为他的家族中第一位大学生,张岩邦的大学本科选择的是外语专业。而他的移民,初衷有两点:
其一,近年来,作为劳动密集型产业的代表的浙江制造业,其粗放型经济模式,已让许多问题初现端倪,也让这家位于中国东部沿海的家族企业走到了一个必须改革的关口,家里的很多长辈都希望年轻的张岩邦“到国外去看一看”;其次,其家族企业的资本累积到一定阶段,一些海外的投资活动势在必行,张岩邦的长辈的想法是,如果他拿到了投资目标国的移民身份,这将对家族事业的发展如虎添翼。
值得一提的是,张岩邦的家族企业,此前就曾与很多国家有过贸易往来。所以,最终,在2007年,张岩邦在这些国家中,将加拿大锁定为他的移民目标国。
初到加拿大的张岩邦先是在温哥华买了一套房产,这不仅是小范围的试探性投资,而且也使得身在异乡的他有了一处安心生活的落脚点。首选购房置业,这也是华人富豪做出移民选项的保留曲目。
而后,随着对加拿大经济形势的逐步了解,张岩邦开始动员他的家族企业拿出部分资金,在加拿大尝试涉足基金、股票类的一些投资行业。
温哥华,这座深秋季节红枫摇曳的城市,被称为是富豪们的人间伊甸园。“如果把建筑物全部去掉,巴黎不过是塞纳河两边的一片丘陵,加上河中间几个小岛屿而已。但是,如果把温哥华的建筑全部去掉,那可还是一个非常令人震惊的漂亮地方”,作家辛恩·罗西特(Sean Rossiter)曾经这样诗意地描述。
这是一个能让生活节奏变得慢下来的城市。许多名流政要都对温哥华情有独钟,比如,李泽楷出海首选耶鲁镇码头,克林顿和普京每次来,都要在街头散步或慢跑。当然,这样的“偷得浮生半日闲”,是需要坚实的财富打底的。
而年轻的张岩邦,是在对他的异乡生活的细微体察中,慢慢了解这个陌生的地方,并对它产生感情的。
刚到加拿大时,张岩邦就买了一辆车。有一次,等他去商场购完物出来以后,发现开着的车灯已经耗尽了车的全部电量。此前,他并不知道加拿大的车灯是即便在熄火后也会一直开着的。无助的他,站在街边,不知所措。在他感觉孤立无援时,有好几位开车经过的车主都主动停车下试图帮忙,但因为他的车需要的是电缆线,这些好心人也无能为力。最后,是一位挺着大肚子的孕妇帮助了他,其实她的车上也没有电缆线,但这位孕妇考虑到张岩邦是个“外国人”,与人沟通多有不便,就站在路边帮他拦下一辆又一辆路过的汽车以求助,最终,他们借到了一根电缆线。
还有一次,张岩邦去图书馆还书,不小心将几千元现金夹在书里一并归还。几小时以后,图书馆管理人员通过借书记录,辗转联系到张岩邦,并且再三追问他,是否还有东西遗忘在了书里。
为了多一份选择
遥远的温哥华,也是50岁的王梦遥(化名)生活的地方,每年她有几个月的时间都呆在那里。在那里,天空总是蓝蓝的,空气中没有沙尘,花草植被都好像水冲洗过一样,明艳新鲜。
王梦遥是两个孩子的母亲,具备王永庆式特质:出身寒门,只有初中文化程度,白手起家,非常勤劳。自改革开放以来,她从一名小小的纺织女工,变成一位专跑服装生意的个体老板,而后一跃成为国内某纺织工厂的总裁,生意订单来自世界各国。她就像是起于寒微的中国一代创业者的缩影。
对于王梦遥这样的一部分已经享有经济自由的人来说,频繁的海外贸易往来与对高质量生活的追求,已经成为了他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由于中国护照在出国签证上的受限问题,很多人选择用他国的PR来解决自己的出行问题。
2007年,王梦遥委托一家移民机构为其办理了投资移民手续。两年以后,她如愿以偿地获得了加拿大的移民身份。靠着这张“枫叶卡”,王梦遥在温哥华购置了一处房产。
这张小小的“枫叶卡”于王梦遥而言,是她往返于中加两地的“便利通”。不仅如此,她还可以凭借这个身份,从加拿大出发,免签到多个国家,这极大地方便了她的生意与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