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商业谈判上,只有抓住了对方的利益诉求点,才能真正打动对方。刘迎建和谈判团队经过仔细分析,最终确立了关键的两点:
一是如果在电子阅读这一趋势中掉队,“柯达沉没于数码相机的浪潮”很可能就是前车之鉴。
二是汉王电纸书售价在1380~3380元不等,平均每台大约2000元,毛利润空间很大。如果新华书店成为经销商,将能在其现有业务之外开发一个新的利润增长点,这将是一笔丰厚的收入。
经过谈判团队三个月奔波于各地的谈判,汉王终于在湖北新华书店集团这里打开了缺口,2008年9月,汉王电纸书进入武汉市场。
事实上,至少在现阶段,电纸书不但对传统纸书的销售几乎毫无影响,反而成为了新华书店的一个新的销售增长点。样板的力量让汉王在这一渠道的开拓上,走得顺风顺水。至今汉王电纸书已进驻30多个省会城市的新华书店,其中不少新华书店还激励销售员多多推广汉王电纸书。
这第三路,刘迎建瞄准了政府采购。政府办公讲究节约、高效、环保,但会议多、资料多、文件多,导致纸张费、打印费相当高。汉王电纸书正好可以解决这一切。此外,刘迎建还巧妙地借助了国内时下“学国学,读经典”的热潮,购买了1000本正版经典图书的版权,将其预装进汉王电纸书里,使得汉王电纸书更受政府机关的欢迎。
三路出击,颇有斩获。
2008年,在美国市场,亚马逊的Kindle创下了年销售50万台的佳绩。而从2008年8月到年底,新生的汉王电纸书也有5万台的销售业绩,单月量甚至好于Kindle在2007年的数据。按照估算,美国的电子阅读器市场比中国正好早一年起步,美国市场今年的销售数据正好就是中国市场明年销售数据的估算标尺。
毫无疑问,电子阅读器就是刘迎建一直要寻找的那个微妙的小水旋儿,此时它已经变成了一个足以让“汉王”号激流勇进的漩涡。在汉王内部,以前反对这个项目的员工都改变了态度,那支曾经的败军终于重新证明了自己。
2009年,汉王的“一号工程”锁定电纸书。刘迎建在这一年砸下一个亿为汉王电纸书打广告,并亲率30多人的团队,冲到各个城市的市场一线督战,在平面媒体、网络、路牌、展会活动等渠道进行全方位的广告轰炸。他自己几乎成了汉王电纸书的市场总监。
董事会秘书朱德永告诉记者:有一次,他和刘董赴上海考察市场。事前,他安排好了出差的日程,刘董也没对此提出异议。出差的第二天中午,在上海某电脑城的一家快餐店里,快餐吃到一半,刘董突然带着几分酸楚地对他说:“其实今天是我太太做手术的日子。”
朱德永惊讶又感动。这个出差日程其实是可以改动的,但在这对一起创业的老夫妻心中,汉王的事业永远占据着极为重要的位置。
链式进攻
电子阅读器的漩涡越聚越大,闯入者除了亚马逊、索尼和汉王,还有方正、明基、友达和富士康等,而伺机观望者更不胜枚举。
电子阅读器牵出的是一条完整的电子出版产业链。在这条产业链上,主要有内容出版商、数字化加工商、运营平台、通信运营商和硬件终端这5个环节组成,其中内容供应商、通信运营商和硬件终端这三者更为强势,有实力对产业链进行整合。
硬件厂商要想在这个漩涡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与上游的内容出版商铁索连环!在这条产业链上,刘迎建挟终端硬件以令诸侯,风风火火地由上至下梳理其他环节。
首当其冲的是内容出版商——
从一开始,刘迎建就为汉王电纸书成立了一个内容资源组,负责联络各大出版社、纸媒和文学网站。
为了保障内容出版商的利益,迅速聚集内容资源,刘迎建定下了与内容出版商二八分成的利益分配原则,电子书由出版商自主定价,每本书都有固定的ID号,都只能在本机上打开阅读。比如一本定价20元的传统纸书,其电子书由出版商自定为5元,那么汉王只赚其中的1元,内容出版商赚占大头的4元。
亚马逊Kindle的分成比例是七三开,亚马逊拿的是大头。两相比较,汉王的条件令内容出版商很难拒绝,迄今汉王已经与国内50多家出版社结成合作伙伴,还拉拢了中文在线、盛大文学等网络内容商。
其次是数字化加工——
汉王全球领先的OCR技术就是为字符数字化而生,用OCR的光线能将出版物的文字直接扫描成电子文字。
紧接着的是电子书的两条渠道——
2008年9月,紧随着电纸书的问世,汉王书城上线,2009年下半年,开始向用户收费,它相当于一个“网上新华书店”。
随着国内3G网络的迅速普及,随时随地都能接收、下载电子书的无线网络,势必将成为电子阅读器用户获得电子书的重要渠道。2009年9月,汉王与中移动合作推出了国内首款3G版电纸书,获得首批订单。
最后是自身的终端硬件——
刘迎建发现,电纸书是一个绝佳的技术载体,甚至能将汉王之前所有核心产品都集中起来。目前,“电纸书搭载OCR”正处在紧锣密鼓的研发中,这势必又将成为汉王电纸书甩开其他对手的加速引擎。顺应电子阅读器的升级趋势,9.7英寸大屏幕和彩屏的汉王电纸书也都呼之欲出。
一条完整而强大的产业链战线,已经逐渐拉开。在这条战线的整体推进中,汉王电纸书的销量也节节攀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