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辅助工不和工厂签合同,不能住在工厂宿舍,没有工伤、养老保险,没有任何补助,没有节假日,没有加班费。”另一名辅助工李红梅告诉调查人员。
此外,乙肝病毒携带者被禁止聘用。
辅助工也有不同:入职时做过体检的,可以享受在工厂食堂吃饭的待遇,但每顿饭要付6至7元钱。
没做过体检的是被安排在最恶劣的卫生条件下工作的工人,他们被禁止在工厂食堂用餐,据工人向调查人员透露,夏天最热的时候,他们带去的饭盒也只是随手丢在厂房一角。而玖龙纸业公司网站“关怀员工”栏目中却清楚地写明:生产基地备有食堂为所有员工提供营养丰富的免费膳食。
据调查人员了解,像梁长林、李红梅这样的“辅助工”,在玖龙东莞厂里大概有3000多人。
根据劳动合同法的规定,劳务派遣一般在临时性、辅助性或者替代性的工作岗位上实施。但SACOM发言人丘梓蕙告诉记者,玖龙东莞厂以“辅助工”之名,使用大量“劳务派遣”工人长期和固定从事“原料部”工作,其实是拒绝与工人建立固定劳动关系以逃避雇主责任。
丘梓蕙也说:“辅助工的工位是最脏最累的,但这就表示这些工位是辅助性的吗?”
辅助工“转正”也遇重重阻碍。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工人对调查人员说,自己做了近十年的辅助工,因为“听话”,才被转为正式工。
“捡白卡”“揭面纸”条件恶劣
调查员林嘉嘉走在积满3厘米厚的黑灰的路上,尽力躲避厂门口消防车冲洗地面激起的泥水。但她还是后悔没有带口罩来到玖龙。
整个新沙港工业区都弥漫着一股臭味,从清洁工那里,林嘉嘉也问不出这是什么味道。从工业区穿过,用纸巾擦一下脸,她发现纸巾都是黑的,鼻孔里也是黑的。但调查之后,她说自己的境况“较工厂里的工人还差得远。”
原料部是全工厂最差的部门,“到处都是灰,像农村打麦子时候一样。”工人全崇德告诉调查人员。工厂每个月发4个口罩给他们,“戴十层口罩都不晓得里面有多少细菌呢。”“捡白卡”女工李红梅说。
“捡白卡”就是从垃圾中捡出白色的卡纸然后分类。这些“原料”中,相当部分是从国外进口的未经任何卫生消毒处理的废纸。
工人们对调查员说,粉尘严重的原料部女工岗位,都只请那些生完孩子的中年女工,而不请年轻女工。在当地一家职介所的墙上,贴着玖龙厂招聘“捡白卡工”的启事,上面清楚写着:“要求没在玖龙上过班”。有调查员趁工厂“交工”的机会混进了原料部车间。“刚到门口,一股臭味差点又把我推出来。”他回忆说,“整个车间是全封闭结构,满地都是垃圾,通风设施恶劣。工厂消毒也只是做做形式。”
“工厂每月发4双手套,可根本就不够用,两天就破了,并且只是普通的线手套,并不是劳保手套。没手套了,工人又舍不得自己花钱买,就不戴手套。有时可以在废纸里捡到手套,如果看起来干净就戴上,如果脏,就拿回家洗一下再戴。工厂每两个月发一双皮手套和一块香皂,也是用了两天就破了。”工人全崇德告诉调查人员。“揭面纸”是工人们另一个讨厌的工位。工厂把从国外拉回来的纸泡在水里,然后将面上的纸揭下来。工人不能戴手套工作,只能用指甲抠。调查员见到,很多工人的手被水泡得溃烂,有些还发炎脓肿。
工人连坐 厂方借罚款敛财
受访工人对调查员说,每次发生工伤事故,同班的其他工人都会被罚款,数额从300元到几千元不等。甚至工伤受害者也可能会被罚款。
原料部若某个班的工人发生工伤,会整个班被罚款。如果司机撞死人,则全部司机被罚款。一名在工厂工作了七年多的司机说,仅仅是因为工伤事故,他已经被罚了二三十次了,每次都在工资里扣两三百元。
玖龙纸业对员工的罚款还不止于此。经过调查,调查员甚至认为,“玖龙似乎信奉罚款是最好的管理方法。”
“想不到连坐这种残忍的封建刑罚却在这里滋生。”丘梓蕙说。
调查人员从玖龙员工手中拿到了一本《员工手册》,他们发现,在这本手册中,大约有15页说及“罚款”事项,共有87条“罚款”条款。虽然玖龙工厂普通工人的月薪只有1500元至1800元,罚款金额却由300元至几千元不等,甚至几万元的罚款都有。
这些条款大致包括:轻微违纪每次罚款300元。玖龙工厂有四个大门,如果不按规定从东大门进厂就将被罚款,如果发现有人从其他大门进厂而未加阻止,门卫也将被罚款3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