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网首页-资讯中心-商业-内幕-商评-财经-股市-精英-科技-互联网-创业-汽车-企业-房产-娱乐-社会-军事-图片-财经圈

主页>商业报道>焦点关注>

清华大学教授公益扶贫却被当骗子 呼吁公益唤人心再生

来源:第一财经 时间:2016-09-06 09:36:19

  “哎,你们不是骗子吧?”

  9月5日,在“2016世界公益慈善论坛路精准扶贫分论坛”上,清华大学教育扶贫协会秘书长、教育扶贫办公室主任黄丽说,这是她十年前到贵州一个贫困县去做扶贫工作,当她们介绍到清华大学会免费赠送设备、免费通过卫星网络的方式传递教育资源的时候,当地校长问的第一句话。

  清华大学由于有其特殊性,是全国唯一一个可以上星的高等院校。于是,清华大学从2002年就开始思考如何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将学校的教育资源传播出去,让老少边穷地区的基层干部、中小学师生、医药卫生员及农民能够分享到教育资源。

  在这个过程中,清华大学会通过卫星的方式,在地方建立清华大学教育扶贫现代远程教学站,而这一网络的建立由清华大学免费赠送设备和教育资源,但要求当地能够根据教育资源组织干部、师生和医药卫生员来学习。目前,这一网络通过远程和面授相结合的模式,已经培训了基层干部达到数百万人次。

  考虑到远程教育有其局限性,毕竟教育更多的需要面对面的眼神交流,心与心的沟通。黄丽提到,清华大学团委、工会共同组织起来将清华大学的师生送到这些贫困地区,在暑假期间义务支教。2006年以后,美国、英国、港澳台的学生也纷纷加入进来。

  多年来的公益扶贫行动,让黄丽有一些体会。她说,比如,做任何公益事情一定要符合国家的发展战略,各机构组织要用各自的资源、优势去做。还有就是,做任何事情一定要符合当地的需求,是人家真心想要的,希望通过合作能够达到目标。

  此外,对于教育机构如何筹集资金做公益的疑问,黄丽回应说,其实不是清华有钱,是清华的师生有心、有爱,这是重要的。当然,15年来的教育扶贫工作也离不开港澳台、境外慈善家的支持,这开启了清华和企业携手做扶贫事业的先河。

  至于做公益的原因,黄丽说她清楚的记得,在去青海参加的一次公益活动中,当介绍到清华大学进行教育扶贫,会免费赠送设备、免费通过卫星的方式做培训的时候,当地青海省的干部瞪着眼睛反问,为什么要做这件事情?他们很奇怪,想知道有什么目的。

  黄丽认为,清华大学作为教育机构,承载着培养人的非常重要的任务,真正要做的是如何将知识、资源回馈给社会,共同成长、共同发展。公益本质的背后是诚信,社会需要通过公益呼唤人心的再生。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晴天
要了解更多,可继续查阅相关资讯:
上一篇:神州专车:坚持自己不容易
下一篇:没有了

关于我们 | 保护隐私权 | 网站声明 | 投稿办法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友情链接 | 不良信息举报:yunying#cnwnews.com(将#换成@即可)
京ICP备05004402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