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网首页-资讯中心-商业-内幕-商评-财经-股市-精英-科技-互联网-创业-汽车-企业-房产-娱乐-社会-图片-财经圈

主页>商业报道>焦点关注>

中美顶尖投资人聚首 共同探寻中国企业从0到1之路

来源:中网资讯综合 时间:2015-06-01 11:43:50

  编者按:5月28日,由北大后E 促进会发起和倾力打造、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中关村(行情000931,咨询)科技园区管理委员会协办的“全球创新论坛第二期”于北京举行。论坛邀请了美国硅谷“创投教父”彼得.蒂尔、“硅谷人脉王”里德.霍夫曼、红杉资本全球执行合伙人沈南鹏、TCL集团(行情000100,咨询)董事长李东生等重量级嘉宾,聚力探讨在“互联网+”时代,中国企业如何实现从0到1。论坛嘉宾间智慧碰撞火花四溅,精彩纷呈干货满满,堪称一场思想盛宴。

  5月28日,由北大后E 促进会发起和倾力打造、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中关村科技园区管理委员会协办的“全球创新论坛第二期”于北京举行。硅谷“创投教父”彼得.蒂尔(Peter Thiel)、硅谷“人脉王”里德.霍夫曼(Reid Hoffman)、红杉资本全球执行合伙人沈南鹏、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BiMBA商学院联席院长杨壮教授、信中利国际控股公司创始人及总裁汪潮涌等国内外最具影响力的企业家、投资人、学者、创业者及北大后EMBA的学员等近2000人出席论坛,共同探讨“‘互联网+’时代,中国企业如何实现从0到1”。

  彼得.蒂尔:真正的创新者不会把才华浪费在竞争上

  全球创新论坛第二期上半场

  全球创新论坛第二期分为上午场和下午场两个部分。论坛上半场在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秋林报告厅举行,由全球创新论坛组委会、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及中信书院共同主办,央视“老故事”频道负责人、知名财经主持人朱丹主持。

  

央视知名主持人朱丹

  硅谷“创投教父”、PayPal创始人彼得.蒂尔以《怎样找到最有价值的创业投资项目和创业团队》为题发表主题演讲。

  在演讲中,彼得.蒂尔提醒创业者,一定要先做小市场里的大鱼,而不是梦想着到大市场去做大鱼。当你需要战胜99%的对手时,你就危险了。

  对于未来会出现什么样的新技术这个问题,彼得.蒂尔认为自己并不是一个先知。如果说五年之后会有更多的人使用手机,这显然是非常愚蠢的答案。

  在硅谷,大家总是谈论IT技术的发展趋势等问题。已经有太多的人在这个领域工作了,大家其实应该想想怎么样逃离这些技术和领域。比如说让大数据和云计算整合在一起,其实并没有创造新的东西,而是在借用一些新的流行词汇。在这个领域中,这些企业并不是实现从0到1的过程,而是从1到N的过程。而有一些新的互联网公司,是非常与众不同的,它们在进入新的市场领域。这些企业才是现实从0到1的过程。

  彼得.蒂尔

  刚创立企业的时候,不要想着能获得多大的市场份额。1999年,Paypal刚建立的时候,在线支付的市场份额非常少,消费者只有几万人,但是在Paypal进入市场后几个月时间里迅速占领了40%的市场份额。Facebook也是一样,最开始成立的时候市场也是非常小的,它们只关注哈佛大学的学生用户,但是后来发展非常快,迅速占领了很大的市场份额。

  现在很多创业者看好清洁能源领域,因为他们看到的是几万亿美元的市场,但问题是,当你只是大海中的一条小鱼的时候,面临的竞争实在太大了,所以清洁能源根本不是创业者应该进入的市场。比如你要进入太阳能市场的话,要打败其他99%的相关公司。所以从结构上来讲,这并不是一个非常好的想法。

  中国的市场非常大,但是竞争对手也非常多,模式非常容易被模仿。在这样激烈的竞争中,如果总是复制别人的成功模式,就很难实现从0到1的转变。

  彼得.蒂尔还很尖锐地指出,一个真正的创新者,从来都不会把才华浪费在竞争上,创新不是要想方设法去寻找成功的固定模式,因为这样的模式是不存在的。

  只要创业,就会面对竞争。要在激烈的竞争中成功是非常困难的。比如餐饮业的竞争是非常激烈的,要想在餐饮业盈利是非常困难的。

  那些非常成功的大公司,都是在一些垄断领域,他们的做法是别人没有做过的。比如谷歌在市场上有非常大的垄断地位,在2002年和雅虎进行竞争,但是后来它在美国和欧洲成为了搜索引擎方面的垄断型公司。在谷歌,可能只有5-10个人真正了解公司的成功之处在哪里,而且他们是不会到处跟别人讨论这一点的。垄断型企业通常会有一些商业模式是不为外人所知的。

  如何破除这种所有人在一个领域竞争的模式,去寻找一些新的领域?彼得.蒂尔认为,模仿别人是没有办法很好去突破和创新的,因为总是没有从自己的角度进行自主的思考。在硅谷,非常多有才华的创业家总是和别人在同样的领域竞争,总是思考别人对他的期待是什么,而没有很好的在更大的社会环境中来想问题。最后大家的结果是总在做同样的错误的事情,而没有办法进行创新。

  中国面对互联网大潮中该如何创新?

  从左至右依次为,杨壮、彼得.蒂尔、汪潮涌、杨宁、陈十游、魏珂

  主题演讲之后,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BiMBA商学院联席院长、创新与领导力专家杨壮教授作为主持人,与彼得.蒂尔、乐博资本创始合伙人杨宁、信中利国际控股公司创始人及总裁汪潮涌、中国国际金融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陈十游以及36氪联合创始人魏珂一起,围绕“中国面对互联网大潮该如何创新”的话题,进行了主题对话。

  彼得.蒂尔认为,面对互联网的革命,中国企业的空间有很多,可能未来会取得很好的成绩,80%多通过复制,20%多靠创新,而日本、西欧、美国,进步的唯一方式就是创新。而汪潮涌认为所谓效仿、复制其实是一个本地化的过程,很多中国的知名企业,如阿里巴巴、百度都通过学习和效仿,通过结合中国国情,创造了自己的科技模式以适应中国的市场环境。魏珂同样认为,复制不一定是一个坏的事情,它可能对社会带来价值,这是一个完美的结合。陈十游则给出了不同的观点。她认为,中国的创新精神是可以培养的,如果中国的教育机制能够进行改革,更加鼓励原创和创新精神,将更加助力国家的创新发展。

  互联网投资的速度与激情

  全球创新论坛第二期下半场

  全球创新论坛第二期下半场,全球创新论坛联合央视2套《对话》栏目,邀请硅谷“创投教父”彼得.蒂尔、硅谷“人脉王”里德.霍夫曼(他们相识近30年,他们联合创建或投资了包括PayPal、Facebook、Youtube、Tesla、LinkedIn、Yelp、Flickr、Mozilla、Airbnb等在内的世界上几乎所有知名科技公司,是硅谷人脉最广、最具有影响力的“PayPal黑帮”的主要成员)、红杉资本全球执行合伙人沈南鹏三位重量级嘉宾,在清华大学新清华学堂连续录制了“互联网投资的速度与激情”、“智能制造:站在互联网+的风口”两期节目。

  主持人陈伟鸿将不同的初创企业比作不同的车型,以“互联网投资的速度与激情”为话题,引导三位投资人分享各自的成功经验:

  从左至右依次为,陈伟鸿、沈南鹏、里德.霍夫曼、彼得.蒂尔

  沈南鹏认为在创业的道路上,需要根据不同的市场动态实时调整方向。对于企业创业而言,初期需要学会聚焦,专注于自己的拳头产品并不断完善;霍夫曼认为初创企业最大的成功要素是差异化,“只有找到自己的竞争优势并一以贯之,企业才能获得成功”;彼得.蒂尔则表示,中国企业需要寻找到全新的领域,利用自己不易被人复制的优势,帮助企业全面加速,实现“从0到1”的突破。同时,作为投资人,需要有更加长远的眼光,去观察和研究不同领域的前沿趋势,找寻与其他投资者不同的关注点,准确把握投资的先机,锁定最值得投资的企业。

  同时,三位投资人还提到,对于创业公司而言,投资人更像是随行的导航员,在给予自由的同时,为其提供一定的指导,实现共同进步。

  如何成为一个优秀的投资人?三位投资大师提出了自己不同的看法:霍夫曼认为投资人需要拥有独到的眼光,去寻找那些与众不同又对社会有所裨益的企业家;而彼得.蒂尔认为投资无捷径,每一个投资人都要保持“活到老,学到老”的探索能力,真正去了解那些企业的技术、产品和背后的故事;作为中国投资界的神话,沈南鹏则认为,倾听和表达能力是每一个投资人必须具备的能力,在短时间内理解别人之后,还要有能力说服企业家接受自己的投资。

  站上智能制造的风口

  “创客”正在展示表情机器人(行情300024,咨询)

  互联网投资的速度与激情暂告一段落,大家又随着TCL集团董事长李东生及来自硅谷的四位神秘“创客”的加入站上了智能制造“互联网+”的风口。

  四位“创客”带来了无线充电、盲人复明眼镜、表情机器人、空气电池等颠覆传统观念的前沿科技产品,并以现场演示、概念视频等形式阐述自己的产品理念及发展计划。这些创新产品引发了四位嘉宾的强烈兴趣,嘉宾与“创客”即开始对产品成本、市场前景、转化功率等问题进行现场问答。最终,盲人复明眼镜赢得了最多的票数,里德.霍夫曼为获奖“创客”颁奖。现场气氛热烈。

  在这期间,《21世纪商业评论》发行人吴伯凡、电信市场营销和战略咨询专家王煜全作为观察员,不时奉上精彩的点评。他们认为作为一个富有创新理念的投资人,能够将自己的创新理念注入到企业的基因之中,将对企业带来很大裨益。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很多产业正在不断地融合,投资者也开始“跨界”,因此一个成功的投资人需要既懂得如何驾驶,又知道如何为企业提供导航。

  全球创新论坛更多精彩内容,敬请关注6月17日晚10点播出的《对话》节目!

  关于“全球创新论坛”

  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之时,在全面深化改革的进程中,探索创新发展路径,是每一个企业、每一位企业家共同的使命和责任。在移动互联时代,在工业4.0时代,中国企业唯有以创新驱动未来,以创新实现涅槃重生。

  “全球创新论坛”由北大后E 促进会发起和倾力打造,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中关村科技园区管理委员会协办,汇聚海内外最具影响力的科学家、企业家、投资家和创客,倾力打造全球创新思想的交融阵地、创新产业的聚集地、创新投资的新高地。

  近期举办的“全球创新论坛2015年会:创新驱动未来”(4月17-19日),汇聚了陈章良、周其仁、陈春花、姚洋、黄怒波、陈东升、邓锋、索尔.辛格等国内外最具影响力的科学家、企业家、投资家、创客及1400多名参会嘉宾,以全球视野洞见前沿,以本土创新引领未来。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晴天
要了解更多,可继续查阅相关资讯:
上一篇:华为如何凝聚15万知识分子?
下一篇:没有了

关于我们 | 保护隐私权 | 网站声明 | 投稿办法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友情链接 | 不良信息举报:yunying#cnwnews.com(将#换成@即可)
京ICP备05004402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