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艺龙公布了2014年Q4财报,再一次让华尔街大失所望。
艺龙财报显示,其第四季度毛利润率为50%,远低于去年同期的72%。艺龙管理层解释,第四季度毛利润率的下滑,主要由于酒店包房业务间夜交易的增长和每酒店客房间夜收入下滑。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包房业务间夜交易的增长会大幅拉低毛利润率?这不仅成为当日财报电话会上分析师们追问的焦点,也是广大投资者疑惑的问题。
问题的关键还是包房业务在艺龙财报的计入方式。
以毛收入计入 拉低艺龙毛利润率
面对投资者的疑问,艺龙CEO崔广福和CFO杨锐志对此做出了详细解释。
崔广福称,艺龙的酒店业务分两块:一块是常见的、占大头的OTA代理佣金模式。即酒店按每笔交易给艺龙结算佣金,如果艺龙没有卖掉酒店房间,则得到少量佣金或无佣金,但是艺龙不承担任何亏损。
另一块是包房模式,这块业务在艺龙酒店间夜量的占比为15%,比往年有极大提高。包房即提前买断一部分酒店间夜量,自负盈亏地销售。假如没卖出去,艺龙则需承担酒店间夜成本的亏损。按照审计规范,包房部分收入必须按照毛收入的方式记账,因而大大降低了艺龙四季度的毛利润率。
关于包房模式的审计规范,笔者已在《解密携程财报中包房业务猫腻》一文中进行了详细解释。结论是包房业务以毛收入计入财报会大大降低毛利润率,而以净收入计入财报则会拉高毛利润率。审计规范要求以毛收入计入,但包房模式比重较高的携程则一直沿用净收入计入。
据一位知情人士透露,这是艺龙第一次将包房业务收入计入财报,本想沿用携程的方式以净收入计入,但却遭到审计机构的反对,即使最后艺龙一怒之下上报到SEC(美国证监会),还是被告知要以毛收入方式计入。
疑似梁建章亲自撰文反驳 回避关键问题
OTA领域总是好戏连台,就在《解密携程财报中包房业务猫腻》一文发布第二天,就遭到了看似强势的反击。
该反击文章针对性颇强,题为《教路北读懂“携程财报中的酒店业务”》。开篇便以专业的视角解读了OTA财报中的几个常用术语,比如净收入、佣金、毛收入、营业收入等。据一位内部人士称,该文为梁建章亲自撰写,可见击中了携程要害。
但在煞有介事地介绍一圈后,却是顾左右而言他的虚晃一枪,始终没有直面核心问题:即携程包房模式的计入方式到底是什么?
文章指出:事实上携程的算法是比照国内外OTA同业的一贯算法。而国际上以“净收入”为通用方式披露收入,原因在于按照更加严格的方式自我要求。如果是按照毛收入来公布,可以显示携程更大的业务规模和市场影响力,而且增长率更高。
关键是在OTA两种主要的模式预付和代理中,包房模式只是预付模式的一种,携程始终没有明确说明包房模式的计入方式,而是大而概之以“净收入”计算,还试图以国际行业惯例作背书。
可笑的是,这个背书并不成立。全球在线旅游的老大Priceline,也是携程的股东之一,却并不是统一按照“净收入”计算的。在其财报收入中,分别是以代理模式收入和包房模式收入进行统计,其中包房模式是以“毛收入”计算的。难道携程所言的“国内外OTA同业的一贯算法”排除了老大 Priceline?
更悖论的是,艺龙以“毛收入”计入财报时毛利润率大大降低了,而携程却依然可以堂而皇之地说若以“毛收入”计算,“增长率更高”。
这是在考验投资者的智商,还是对审计机构权威的挑衅呢?
此外,还有一点值得注意,《教路北读懂“携程财报中的酒店业务”》一文指出:“为了避免营业收入跟毛收入与净收入两个概念混淆,一般这个行业也习惯称为佣金收入。OTA财报的Total Revenue收入项目指的是佣金收入(净收入)概念。”
问题是,以代理为主营业务的OTA可以用佣金收入(净收入)计算,但包房模式实际上是一种批发零售的概念,OTA所得的营业收入严格来说就是零售所得利润,并非“佣金收入”。
近期陷入泥潭的携程,一方面遭遇最大股东奥本海默抛空,另一方面面临投资者对其财报猫腻的质疑,更重要的是,预警的Q4季度的亏损即将来临。
“四面楚歌”也许是携程当下最恰当的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