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财经日报记者高永钰报道:尽管山西煤炭大重组工作正快马加鞭,但由于补偿标准等问题,对中小煤矿的整合依然困难重重。
山西省煤炭工业厅厅长王守祯日前表示,山西省的煤炭企业重组已经正式得到批准,11个市超过70%的煤炭企业,都已经签订了重组协议,目前重组行动已经进入到正式的实施阶段。
山西省律师协会副会长高剑生却表示,大多数企业只是签了合作框架性的协议,在法律上是意向书,真正的谈判实际上才开始。
意向性协议落实起来遭遇的主要麻烦是补偿标准的问题。
去年10月,山西省政府出台的具体补偿标准是:2006年2月28日,山西省187号文实施前缴纳资源价款的,按照百分之百给予补偿。2006年2月28日之后缴纳的价款,按照百分之五十补偿。
“这个文件出台之后,立刻使煤炭资源的收购工作遇到一个很大障碍。煤矿企业新批资源的价款也在(每吨)6至8元,按照每吨一两块钱的补偿,显然煤老板是不会同意的。” 山西祝融万权律师事务所一位参与此次煤矿整合的律师在接受CBN采访时表示。
山西省一些参与此次煤炭整合的律师透露,现在很多中小煤矿顶住压力不谈判,“煤矿的执照到明年年底大部分就到期了,到期之前不能生产,但到期后就作废,中小煤矿越往后拖损失越大。”
事实上,山西省有关方面也比较着急。在山西省政府发布晋政办发(2009)100号文,要求加快审批手续办理工作后,山西省煤炭工业厅又发布《关于加快兼并重组整合煤矿改造建设工作的安排意见》,对煤炭资源整合中在建的四类矿井进行简化项目审批程序。
按照山西省重组规划,8月底,将全部完成兼并重组的协议签订工作;9月,新的企业主体要入场开工,新建扩建矿井的基本建设将全面推开。
时间对于国有大矿形成了巨大的压力。
有些资源条件比较好的小煤矿,大多不愿意以低价出售,而这又是国有企业争夺的主要并购目标。
一位参与整合的律师告诉CBN记者,去年在临汾谈的一个年产30多万吨的煤矿,储量大概只有800万吨,可采储量只有四五百万吨,但煤老板开口就是五个亿,但按照山西省政府的补偿规定,这个煤矿最多也就值几千万元,和煤老板的心理价位相差太大。“但省国资委要求省属煤矿企业必须严格执行省政府的补偿规定,不按照这个文件执行的,评估报告不予备案。”这位律师说。
鉴于此,一位知情人士在接受CBN采访时表示,对于部分特别优质的资源,有些国有企业最终不得不以高于指导价签订兼并协议,但高价的部分出现在协议的附件里,向上申报时只呈送主本,以便通过审批,形成所谓“阴阳合同”。
山西煤老板将成历史是好事
东方早报讯 近几年,社会对一夜暴富的煤老板的看法总体上讲是负面居多。而全国的煤老板又主要集中在山西,连带也就损及山西的形象。但据报道,随着山西今年以来启动历史上最强有力的产业整合,山西煤老板退出历史舞台已成定局。
据介绍,此轮山西煤炭企业重组所要达到的目标是:至2010年底,山西省矿井总数要从2598座减少至1000座,煤炭企业规模不低于300万吨,单井生产规模不低于90万吨,煤炭企业数量将从现在的2200个减少到100个左右。整合主体以国有大型煤炭生产企业为骨干,小煤矿将被彻底终结。目前对煤炭企业的重组已进入关键阶段。
山西是次煤矿整合,尽管会造成资源领域的“国进民退”,我还是持赞成态度。
首先,客观上有利于减少矿难。山西除产煤老板外,也盛产矿难,而矿难频发,与众多煤老板有着割不断的联系。当然不是说国有大煤矿就不会发生矿难,但客观而言,国有大煤矿因为相对规范的管理和比小煤窑更多的安全投入,发生矿难的概率要少一些。事实上,山西众多小煤窑很少没有发生矿难的。
其次,它也有利于减少环境污染,节约资源。山西是煤炭大省,但也是污染大省。小煤窑因过于追求利润以及经济实力有限,而在治污上的投入一般不如国有大煤矿。另外,山西的煤炭质量相对较高,但很多小煤窑,由于设备简陋,技术手段低下,开采过程中浪费严重,造成环境的严重破坏。例如,灵石县是个小县城,地处群山环抱之中,但因煤炭产业是全县的经济支柱,小煤窑遍地开花,使得当地人民饱受煤尘污染。每天傍晚到清晨,整个县城被呛人的煤烟笼罩,冬天街上的冰都是黑色的。
再次,它还有利于减少腐败。山西众多的小煤窑,很多都有官员入股,在每一起矿难的背后,几乎都能发生官员的影子。而在监管过程中,官商勾结的现象也相当严重。可以说,山西矿难频发,与此大有关系。如果将这些小煤窑合并到国有煤矿,能大大减少这里面的腐败,毕竟官员入股国有煤矿的几率要比小煤窑小得多。
此外,山西作为一个产业比较单一的省份,过于倚重煤炭能源产业,当外部经济发生波动时,无疑会受到较大影响。金融危机发生后,山西在去年和今年上半年的经济增速低于全国的平均水平,就已暴露出这种产业结构的致命缺陷。
尽管在山西的资源领域推行“国进民退”式的结构调整是必要的,然而,需要强调的是,调整要避免损及民营资本的权益,特别是不能借着“整合”的名义,对民营资本进行过度剥夺。提及这一点,是因为在政府意志推动的整合中,民营资本的力量还没达到可以和政府进行对等博弈的程度,这使得整合过程极易损害民资的利益。正如报道中一些煤老板所说,小煤矿的资源被划分给国有煤炭集团,虽然要经过评估,但小煤矿毫无话语权,“不整合就只有停产待毙”。特别是一些在前两年投资煤矿的民营资本,很多成本都还没收回,如何来保证他们的利益不至于因此受到过大损害,如何在整合中构建一个国有资本和民营资本的双赢格局,需要政府用心考虑和权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