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沪深北三大交易所共受理了177家企业的上市申请,但与此同时,有72家企业主动撤回IPO申请,导致IPO终止。这一数字较去年同期下降超过70%,反映出当前资本市场对企业质量的严格把控。这些企业主要集中在北交所、创业板,涉及专用设备制造业、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及汽车制造业等热门行业。那么,为何这些企业会选择“撤单”?背后的原因值得深入剖析。
从企业自身来看,业绩成长性不足是“撤单”最常见的原因之一。许多企业在提交上市申请后,业绩出现明显下滑,甚至盈利能力持续下行。例如,飞宇科技主营精密金属部件及模检具,其2020年至2023年的营收分别为2.21亿元、3.62亿元、4.29亿元和3.85亿元,净利润也从1760万元增长至3523万元,但2024年归母净利润却骤降至163.85万元,同比下降95.35%。类似地,中集天达因消防改制等政策因素影响,其消防与救援设备业务净利润持续下滑,从1.08亿元跌至-1.85亿元。业绩大幅下滑,使得企业在交易所问询中难以过关,最终选择撤单。
技术创新性与先进性不足也是企业“撤单”的重要原因之一。创业板拟IPO企业明美新能便面临这一问题。尽管其研发投入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在行业内并不低,但其发明专利数量却远低于同行业可比公司。截至2022年6月30日,明美新能仅有50项境内专利,其中仅7项为原始取得的发明专利,其余均为继受取得。相比之下,德赛电池拥有118项发明专利,珠海冠宇则拥有166项。这种技术上的“短板”使得企业在面对交易所的严格审查时,难以证明其具备持续创新能力,从而被迫撤回申请。
此外,实控人潜在风险也是企业IPO失败的重要因素之一。明美新能的实控人梁昌明曾因违法换汇被国家外汇管理局处以罚款,相关违法行为是否构成上市法律障碍成为交易所关注的重点。类似地,一些企业存在不合规避税行为、现金收款问题或历史“污点”,这些都可能成为企业上市的“拦路虎”。例如,奇致激光在两轮问询中被要求说明募投项目的必要性和合理性,而其货币资金余额较大,多次进行现金分红,进一步削弱了其募资的合理性。
除了企业自身的问题,政策变化和市场环境的变化也是导致“撤单”的原因之一。近年来,监管部门对IPO审核趋严,要求企业必须具备良好的经营规范性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例如,浙江长城搅拌设备股份有限公司在过会后撤单,可能与其在注册阶段遭遇的不确定性有关。此外,部分企业因排队时间过长,迟迟无法推进上市进程,最终选择放弃。如广东顺德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的IPO申请已排队6年无果,最终撤回。
值得注意的是,一些企业撤单并非完全出于经营问题,而是由于券商等中介机构在准备回复材料时准备不足,导致无法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答复,最终无奈撤回。这种情况下,撤单更多是出于无奈,而非企业自身意愿。
从行业分布来看,北交所和创业板是“撤单”企业的主要聚集地。北交所方面,飞宇科技的上市之旅长达三年半,最终在2025年1月撤回。创业板方面,明美新能虽在2023年2月过会,但迟迟未能注册,最终在2025年1月撤单。这些企业的共同特点是,其业务模式较为传统,缺乏足够的创新性和市场竞争力,难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
对于撤单企业而言,未来的选择并不多。部分企业可能会选择重新申报上市,或寻求被上市公司并购,以实现资本市场的突破。此外,也有企业会选择转道港交所或北交所,再次尝试上市。然而,无论选择哪条路径,企业都需要在业绩、技术和管理等方面进行全面优化,以应对更加严格的监管环境。
72家拟IPO企业主动撤单的背后,反映了当前资本市场对企业质量的高要求。业绩下滑、技术创新不足、实控人风险等问题,成为企业“撤单”的主因。未来,企业若想成功上市,必须在经营、管理和创新等方面全面提升,以适应日益严格的监管环境和市场期待。
关于我们 | 保护隐私权 | 网站声明 | 投稿办法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友情链接 | |
Copyright © 2004-2025 Cnw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网资讯中心 版权所有 |
![]() |
京ICP备05004402号-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