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9日,大连万达商业管理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万达商管”)再次陷入法律漩涡,其持有的大连新达盟商业管理有限公司、福州万达广场投资有限公司等多家企业的股权被司法冻结,冻结金额合计超过1.4亿元。这一事件不仅标志着万达集团在债务问题上的持续恶化,也反映出其在资本运作和法律风险控制方面面临的巨大压力。
从历史数据来看,万达商管的股权冻结问题并非首次出现。早在2024年3月,万达商管所持的162亿元股权就已被江苏省扬州市邗江区人民法院冻结,冻结期限长达三年,涉及大连新达盟、珠海万达商管等多家关联企业。此后,万达商管的股权冻结范围不断扩大,从武汉、昆山、南宁等地的万达广场投资公司,到北京万达文旅、湛江开发区万达广场等项目,均受到不同程度的股权冻结影响。
此次股权冻结的直接原因可能与万达商管的债务问题密切相关。根据公开信息,万达商管作为万达集团的核心业务板块和主要融资平台,近年来在持续的债务压力下,股权纷争不断升级。数据显示,万达商管超过90%的股权已被冻结,其持有的大连新达盟、珠海万达商管等公司也因此陷入股权冻结的漩涡。此外,万达集团的债务总额高达数千亿元,其中仅境内和境外债券存量就分别达到123.41亿元和18亿美元,部分债务甚至即将到期。
为应对债务危机,王健林采取了一系列资产出售措施。今年以来,万达已累计出售14座万达广场,包括上海、广州等一线城市的物业,以回笼资金缓解短期偿债压力。此外,万达还通过转让股权、出售资产等方式筹集资金,例如将大连万达商管19亿股权出售给太盟投资,使万达商管的注册资本增加至405.2亿元,投资总额达到513亿元。然而,这些措施并未从根本上解决万达的债务问题,反而因频繁的股权变动和资产出售,进一步削弱了市场对万达的信心。
值得注意的是,万达商管的股权冻结问题不仅影响其自身运营,也波及整个万达集团的稳定。作为万达集团的重资产业务板块,万达商管的债务问题直接牵连到融创、苏宁、永辉超市等合作伙伴,他们纷纷催促万达偿还债务。此外,万达商管的债务违约还导致其信用评级被穆迪和标普等国际评级机构下调,进一步加剧了融资难度。
尽管面临重重困境,王健林仍坚守“不烂尾、不欠薪、不坑投资人”的底线,努力维持万达的稳定运营。他甚至在财务压力下,仍坚持进军大健康产业,寻求新的业务增长点。然而,万达的未来仍充满不确定性,其能否在债务危机中成功渡劫,仍需时间检验。
万达商管的股权冻结事件再次凸显了其在债务问题上的脆弱性,也反映出中国房地产和商业领域在经济转型期所面临的系统性风险。随着股权冻结范围的扩大和债务压力的持续发酵,万达集团的未来走向将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
关于我们 | 保护隐私权 | 网站声明 | 投稿办法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友情链接 | |
Copyright © 2004-2025 Cnw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网资讯中心 版权所有 |
![]() |
京ICP备05004402号-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