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网首页-资讯中心-商业-内幕-商评-财经-股市-精英-科技-互联网-创业-汽车-企业-房产-娱乐-社会-军事-图片-财经圈

主页>财经资讯>财经评论>

清仓式减持为何总是刹不住车?

来源:金融投资网 时间:2017-06-28 11:29:02

  加入MSCI利好也没能让A股兴奋多少,弱市震荡中大盘即便反弹,在资金面难以为继的背景下也大多昙花一现,缺乏赚钱效应的股市像一台绞肉机,不断磨灭投资者本就不多的一点信心。

  此前证监会出台减持新规,意在为大股东和实控人的疯狂套现戴上紧箍咒,从而堵住A股的出血点,让濒临股灾的市场悬崖勒马,不至于坠入深渊。然而现实又是怎样的呢?

  分众传媒、口子窖日前相继公告,其持股5%以上的大股东,计划在半年时间内,减持所持有的全部股份,减持数量高达12.38亿股和4093万股。减持方式则打出了“组合拳”,大宗交易、协议转让、集中竞价三招齐放,两家公司均将协议转让作为主要减持方式。

  证监会5月26日出台的减持新规规定,上市公司大股东在3个月内通过集中竞价交易减持股份的总数,不得超过公司股份总数的1%,大宗交易减持股份数量则不能超过2%,但对协议转让的数量、比例则没有明确规定。

  有观点认为,上市公司股东借助协议转让,短时间大量减持乃至清仓式减持,已经成为减持新规的新漏洞,甚至可能成为一些急于套现的上市公司股东套现的主要通道。

  另有观点认为,股东减持只要没有违法违规,就不应该进行太多限制,而且减持新规的目的是为了延缓减持节奏,并不是完全不准减持。

  两种观点似乎都有道理,堵疏的尺度也考量着管理层的智慧。然而站在更高的角度来看,限制大股东减持治标不治本,资本市场要良性发展需要投融资平衡,一味强调融资功能而忽视投资功能将令市场失去活力,供需失衡的市场注定会成为死水一潭甚至崩溃。

  上市公司大股东及实控人的减持冲动为何刹不住车?这缘于其持有的大量超廉价筹码,1元钱一股的原始股以22倍市盈率发行,上市后首日44%的涨幅再叠加数个甚至上十个涨停板,之后再通过高送转做大股本,再通过定向增发狠圈一次钱,一至三年后减持走人,于是乎A股市场成为“提款机”,成为量产千万、亿万富翁的造富机器,IPO为实体经济服务成了利益阶层获取巨额收益的托词,巨大的抽血效应令市场不堪重负,股市剧烈分化背后是IPO利益链大赚特赚和中小投资者伤痕累累的强烈反差。

  限制大股东减持限得了一时限不了一世。从新股发行源头上减少大股东的超高持股比例,改变IPO的不合理定价机制,完善在二级市场上减持应与业绩、分红挂钩等制度安排,根据市场状况合理安排新股发行节奏,引入增量资金改变存量博弈格局,如此方能实现资本市场的长远健康发展。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小龙
要了解更多,可继续查阅相关资讯:

推荐新闻图片
热点图片新闻
关于我们 | 保护隐私权 | 网站声明 | 投稿办法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友情链接 | 不良信息举报:yunying#cnwnews.com(将#换成@即可)
京ICP备05004402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