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中国百货业发展全解读》:变革中的新机遇(3)

2017年08月11日 10:41:23  来源:中网资讯综合
 

  三、百货业的探索转型与发展趋势

  1.多元化发展,布局大零售,增强抗风险能力

  随着购物中心、奥特莱斯、电商等零售渠道的发展,百货公司单一渠道与经营方式的不确定性风险开始凸显。在零售市场侵淫多年的百货经营者,拥有更广泛的品牌资源。百货公司一方面开始在已开业门店内增加餐饮、休闲等体验型业态,适应消费者新的一站式消费理念;另一方面,开始进入购物中心、奥特莱斯等市场,提高抗风险能力。

数据来源:RET睿意德中国商业地产研究中心

  2.提高自营比例,重塑商品经营能力

  百货与购物中心最本质的差别在于经营模式,联营模式下百货与品牌商有着相对紧密的合作。当购物中心利用多业态的协同效应开始侵夺消费市场时,百货业可以强化自身的长板,利用积累多年的良好信誉和分销渠道,与品牌商展开更直接也更深入的合作。加大自营比例,开发自有品牌和独家代理品牌,回归零售本质。在品牌同质化严重的大环境下,为消费者提供好的商品,以形成区别于其他零售渠道的独特优势。

  百盛已与近30个来自英国、法国、意大利的鞋履配饰及服装品牌,签署独家代理协议,这些品牌的商品仅在百盛销售,不再拓展其他销售渠道;王府井百货在2015年推出了首个自有男装服饰品牌 First Wert。虽然库存管理和筹建买手及设计师团队对百货公司是个不小的挑战,但商品管理能力确实触及了当前零售业的核心问题,此轮战略布局有望帮百货业强势回归。

  3.抛售弱势项目减负,流量价值一次性变现

  零售物业的核心价值是流量,百货公司因起步较早,多位于城市黄金地段,以自建或长期租赁的形式持有线下核心位置的流量入口。随着城市的发展,部分项目或因旧城改造等规划条件的变化,或因市场竞争环境的变化,不再适合零售型商业经营。但对其他形式的商业经营,仍然属于主城区稀缺物业资源,具备极高的流量价值。鸡肋项目的流量变现,有助于帮百货公司快速减负,集中优势资源,在新的市场环境下落实战略布局。

数据来源:RET睿意德中国商业地产研究中心

  4.在细分领域提供好商品

  从售卖商品到售卖生活方式,是百货店转型的重要方向。随着消费观念的升级、购物渠道的快速更迭,消费者对购物体验的期待越来越高。而这种体验并不单纯是需要看场电影、打场电玩。世界在互联网的推动下变得更加扁平,消费者的信息获取速度越来越快,他们已经能在网络的二维世界里找到与自己趣味相投的社群。但回到线下,却又不得不面对在同质化消费场所里的泯然众人化。他们需要好的商品、与个人气质契合的生活方式。

  专注于细分领域的百货成为了他们的最佳避险地。百货的主题化不同于购物中心对公区装修装饰的发力,更关乎于商品本身。真正解决消费者“没东西可买”的最大痛点。因此专注于法国生活方式的老佛爷百货重新赢得了北京消费者的青睐,采集生活的诚品迎来了全国文艺青年的朝拜。

(来源:RET睿意德)

(责编:晴天)
关于我们 | 保护隐私权 | 网站声明 | 投稿办法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友情链接 | 不良信息举报:yunying#cnwnews.com(将#换成@即可)
京ICP备05004402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