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8日在成都东光火柴厂的建筑工地工作的工人陈德辉确诊是中暑而死。
苏毅勇称,有些地方采取的一些保健措施非常简单,什么清凉饮料,弄点食盐水甚至茶水,有些地方高温作业的为了这个保护健康,可能在有条件的情况下,才给点牛奶。
中央电视台《经济半小时》栏目8月30日播出“川渝高温凸显高温立法缺失”,以下为节目实录:
东南沿海的台风和西南四川、重庆一带的高温,无疑是这个夏天的两个关键词,台风来了,我们有事前的应急预案,有事后的社会救助,但同样作为气象灾害的高温天气,它的危害却容易被忽视。
在我们去年拍摄的节目里,有两个工人,他们忍受着高温的煎熬,辛苦劳作,却几乎没有任何防护措施,其实,如何保护高温下的劳动者?早在1960年国家就颁布了《防暑降温措施暂行办法》,规定:“夏季露天作业工人和农民,应使用宽边草帽或斗笠和白色宽大的服装;对高温作业者和夏季露天作业者,应供给足够的合乎卫生要求的饮料、含盐饮料。”这也是迄今为止,我国唯一一部关于高温劳动保护的法规。
在当时的条件下,这个《暂行办法》是对劳动者的一种保护和尊重,但我们应该看到,这些规定与时代发展的差距越来越大,46年过去了,我们的生活条件和生产环境有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可这个《暂行办法》却始终没有得到进一步完善,一直沿用至今。
今年夏天,我国许多地方都出现了历史罕见的高温天气,这种天气再一次提醒了我们,如何保护高温下劳动者的权益?这是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
高温下的劳动者中暑死亡 在成都东光火柴厂的建筑工地,时值酷暑,工人们都光着膀子在烈日下工作,这天中午,气温是35摄氏度,下午4点,气温升到了38度,室外的地面温度更超过了40度,这时,工地上一个叫陈德辉的工人,突然中暑休克。
成都452医院ICU重症监护室主任于新玉:“这个病人来的时候身上皮肤温度很高,测一下体温已经超过42度了,主要表现为多脏器功能衰竭。”
尽管医院里心脏呼吸内科、ICU病房、血液内科、肾脏内科的大夫,都在奋力挽救陈德辉的生命,但是陈德辉始终处于昏迷状态。
于新玉:“几乎是所有的脏器都发生衰竭,发生三四个脏器以上衰竭的话,挽救的可能性几乎是零,陈德辉的循环衰竭、呼吸衰竭、消化道出血、DIC肾衰这都有了,相当严重了,已经远远地超过3个器官了,救活的希望很小很小了。”
让于新玉惋惜的是,他们20几个大夫的抢救也没能把陈德辉从死亡线上拉回来。
于新玉:“从来到病人死亡大概七八个小时的时间,一直都在挽救,但是因为病情确实严重,没有挽救过来。”
7月18日凌晨3点40分,陈德辉永远地停止了呼吸。
于新玉:“确认是中暑而死,而且他这个症状包括我们的一些检查结果,很符合中暑的诊断标准。”
陈德辉的儿子:“叔叔说,爸爸在工地上热死了。”
陈德辉的儿子今年只有13岁,陈德辉的父母都年过70,而且身体不好,陈德辉的妻子也身染重病,平时家里的经济来源全靠陈德辉一个人,现在他的突然离世,让整个家庭一下子坍塌了。
陈德辉的家位于四川德阳仓山镇的一个小山村,一个破败的土坯房就是一家人的住处,记者注意到,这个房子是多年前的老房子,墙上有了很深的裂缝,家里也没有什么值钱的家当,一家人的午饭就是玉米面饼子和稀粥,陈德辉去世后,他打工的单位给了他家人4万3千元的补偿金,但这笔钱,对于陈德辉的家人来说,实在不知道能维持多长的时间。
记者:“家里怎么办?”
陈德辉的儿子:“家里只有靠我和爷爷了。”
高温中暑之死该如何追究? 由于1960年颁布的《防暑降温措施暂行办法》并没有具体规定,温度达到多少就不能工作,所以在高温下,发生陈德辉这样在工作岗位上中暑死亡的悲剧,可以说是在所难免,而遗憾的是,如何对企业进行监管?如果发生高温中暑死亡事件,该如何追究企业负责人的责任?在这个《暂行办法》中同样也是空白。
在陈德辉中暑死亡的东光火柴厂的工地,记者看到,工人们仍然光着膀子在烈日曝晒之下工作着。
记者试图寻找工地的负责人刘洪元,在一个楼房的三层楼,记者看到几个人在打牌。
记者:“刘洪元在吗?刘老板在吗?”
“不在。”
记者:“去哪儿了?”
“不晓得。”
“你们是他的家人是吧?”
“不是,找他什么事。”
记者:“我问一下前段时间,你们这儿有个叫陈德辉的人中暑死了,知道这个事情吗?”
作者: 责任编辑:蓝宝石
下一篇更精彩:香港一离婚变态兽父性侵犯13岁亲生儿子被控6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