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经济行业门户 - 欢迎加盟 | |
北京 | 上海 | 广东 | 西安 | | |
浙江 | 天津 | 重庆 | 成都 | | |
10.市政
本学科隶属于环境与能源工程学院,该学科是北京市
本学科师资队伍结构合理,现有教授4名。曾先后承担国家“六五”、“七五”、“八五”科技攻关项目及省、市级多项科研项目,并多次获奖。目前已形成相对稳定的研究方向,如北京市水环境污染控制、供水安全性、污水资源化、建筑节水、需水量预测等,为解决首都城市建设中的现实问题作出了突出贡献,特别在一些新兴的交叉学科领域,如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建筑居民小区的可持续水循环、雨水利用等方面的研究,在全国有一定影响。
本学科重视学术交流和国际合作,与北京市政管理委员会、北京市排水集团、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等有良好的协作关系,与荷兰的Delft大学等建立了信息交流、联合培养人才等合作关系。已毕业的学生在管理部门(如北京市排水集团、国家专利局、环保局等)、设计单位、房地产公司、环保产业、科研单位及大专业院校等从事有关市政工程的各种
11.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
本学科隶属于环境与能源工程学院,该学科为北京市重点学科,“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实验室于2001年被认定为北京市首批高校重点实验室。自1993年开始招收研究生。目前已形成了较为突出的学科特色和优势。主要研究方向:(1)室内人工热湿环境和空气质量;(2)通风空调制冷技术与设备;(3)供热与热能利用;(4)城市燃气输配;(5)燃气燃烧与应用;(6)流动传质传热;(7)建筑节能技术;(8)智能建筑设备自动控制;(9)建筑设备设计方法及理论。
该学科现有教授7人,副教授10人,其中博士8人。多年来,该学科保持了突出特色并不断地为北京市输送了暖通空调和燃气工程高级技术人才。该学科还拥有国内领先水平的实验教学基地“中法能源培训中心”,实验室拥有价值为1300多万元的教学科研用仪器设备。该学科先后承担的国家级、省部级、北京市科研教研攻关项目和国际合作项目40多项,科研经费800多万元,重点学科和重点实验室建设经费1000多万元,先后获各类专利及省部级奖20余项。目前本学科及实验室已成为北京地区具有先进水平的建筑环境与设备“产、学、研”相结合的教学、科研基地,教学及科研用实验设施的水平已达到国内同类学科的先进水平,部分研究领域及其成果居国内领先和国际先进水平。本学科优势是拥有北京市学术创新团队,具有很强的师资队伍,同时积极开展国际合作和中法联合办学,在城市能源结构调整、建筑节能及改善居住环境质量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取得了突出成果,同时积极开展国内外的合作与学术交流,与新西兰澳克兰大学、英国诺丁汉大学、天津大学联合培养硕士、博士。为促进首都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做出了突出贡献。
12.环境工程
本学科隶属于环境与能源工程学院,该学科与市政工程密切配合、协同发展。本学科现有教授4人,副教授4人,讲师3人。有合理的学科梯队,为本学科奠定了良好的学术地位。
本学科具备良好的科研条件,有价值100多万元的仪器设备和1000多平方米的水实验室、热工与流体实验室、化学实验室、计算机房等配套设施。
本学科教师先后承担了科技部、建设部、教育部、北京市教委、北京市科委的科研项目和实际的水环境工程项目数十项并多次获奖。近年的科研经费达300多万元。每年在国际会议和国内外核心刊物上发表论文20余篇。本学科在环境工程的水、气、固方面有稳定的研究方向,尤其在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水环境生态系统及其修复、雨洪综合利用与控制,非点源污染控制等一些新兴的交叉学科研究领域具有优势。
本学科特别重视“产、学、研”相结合的办学模式,同首都的环境保护紧密相连,与许多企业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有多方面的教学实习与科研基地。
本学科注重国际间的学术交流,与荷兰、德国、日本、新西兰、加拿大、澳大利亚的专家学者建立了密切的合作关系,及时掌握国际上的前沿领域和最新发展,使科研工作及人才培养与国际接轨,有力地促进学科的建设与发展,培养高素质的人才。
13.管理科学与工程
本学科隶属于经济与管理工程学院,立足于为城市建设行业培养高级专门人才,从事包括工程项目管理、项目风险管理、项目财务管理、建设工程法律及合同管理、房地产项目经济技术分析、决策支持系统(DSS, Decision Support system)、技术经济、城市数字化、建设领域信息化、可再生能源利用和建筑节能等方向的理论和政策研究工作。
作者: 责任编辑:流浪歌手
下一篇更精彩:外交学院2008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招生简章
① 凡本网注明“出处:中网资讯”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网资讯中心,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中网资讯或中网资讯中心”;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网资讯)”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投资建议;
③ 本网站转载纯粹出于为网民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无任何商业目的,如因我站作品内容等方面涉及到您的版权问题,请在自文章发表之日起6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站将及时进行删除。
※ 联系方式:中网资讯管理协调部 邮箱:cnwnews020#126.com(请将#换成@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