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网资讯中心

 商业经济行业门户 - 欢迎加盟
 北京 | 上海 | 广东 | 西安 |
 浙江 | 天津 | 重庆 | 成都 |

北京建筑工程学院2008年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


 
 中网资讯中心  时间:2007-9-15 12:37:43  来源:QQ 

点击查看香港及更多城市天气预报等国家和地区,以及国内的建筑类、城市规划类院校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保持定期的教学交流、学术讲座,使学生可以最快地掌握学科在国内外的发展动态。

本学科的研究方向包括:城市规划、城市设计、景观规划与设计、小城镇规划与设计、居住区规划和历史城市与遗产保护规划等。

本学科现有院内导师和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北京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的兼职导师多人。近年来该学科共承担了多项国家和省部级各类科研课题,以及北京市重要的科研项目,出版了多部研究专著,并有多项研究成果获得了省部级奖励。

本学科的培养目标是:使学生掌握坚实的城市规划与设计的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了解本学科在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和动态,具有从事城市规划与设计所需要的计算机辅助设计能力,具有从事城市规划与设计方面的科学研究、教学工作和独立承担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

5.设计艺术学

本学科所在的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在国内有较好的知名度。本学科有良好的教学、科研环境与设施,具备工艺配套、设备先进的实验中心条件,拥有大量国内外专业图书、期刊等。学生在此可以开展形式多样的艺术设计学习和实践。学院与德国、俄罗斯、澳大利亚、新西兰、香港等国家和地区同类院校,以及国内院校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保持定期的交流,可以最快地掌握学科发展动态。

本学科是校级重点学科。其重点依托的建筑学一级学科,1996年通过全国高等学校专业教育评估,并在2000年、2004年顺利通过了复评。本学科所在的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现已形成了能支撑“城市规划设计—建筑设计—环境设施与产品设计”学科相互交叉链接的教学与科研平台。本学科具有一批勇于创新的教授和良好的学科梯队,并在逐步形成自己的办学特色。

本学科研究方向主要包括:室内设计、视觉传达设计、产品设计、公共艺术设计、数字化设计。

本学科现有校内导师以及艺术设计、研究等相关单位兼职导师多人。近年来承担了国家级、省部级和各类科研课题,发表论文数10篇,出版了多部研究专著、教材,完成艺术设计作品百余件,一部分作品参加了国内外重要竞赛、展览并获奖。

本学科的培养目标是:使学生掌握坚实的艺术设计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了解本学科在国内外最新理论研究成果和动态;有能力从事艺术设计创作;有能力通过数字化设计、工艺实验等辅助艺术设计创作;有能力从事科学研究、教学工作和独立承担专门技术工作;具有设计创新精神和团队合作精神。

6.结构工程

本学科隶属于土木与交通工程学院,该学科为学校重点学科,本科专业土木工程为北京市品牌建设专业,已在2006年通过专业评估。结构工程自1984年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1998年正式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本学科师资力量雄厚,学术梯队结构合理、现有教授7人,副教授20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12人,博士后3人,并有多名来自于企事业单位具有丰富工程经验的校外兼职导师。近年来完成及在研的国家和省部级、局级项目近50项,科研经费约580万元,20多项科研成果获得省部级奖,发表学术论文300余篇,出版教材27部,在学术界具有一定的影响。本学科注重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先后与澳大利亚、俄罗斯、波兰等国家的院校的相关学科建立了交流与合作关系。

本学科所在的土木与交通工程学院有良好的教科研实验条件,实验中心包括结构实验室、道桥实验室、岩土实验室、建筑材料实验室等四个专业实验室,设备总值近千万,面积达2000m2,配有先进的美国MTS水平拟动力试验系统和各类道路、建材的先进科研及检测设备,能充分满足教学科研的要求,同时为社会提供服务。

学院还设有获国务院学位办批准的与澳大利亚南澳大学合作培养工程硕士研究生项目,2006年第一批联合培养的工程硕士即将毕业。

目前本学科设置5个主要研究方向:(1)工程结构理论及应用:研究建筑砌体结构、钢筋混凝土结构、钢结构、钢-混凝土混合结构的静力、动力分析及工程设计、监测与加固。(2)预应力结构理论及技术:研究预应力混凝土结构、预应力钢结构的设计理论、锚机具及施工技术。(3)现代施工技术与管理:研究建筑、桥梁结构的现代施工技术及施工管理。(4)桥梁工程:研究桥梁结构的分析理论及设计方法、混凝土桥梁结构、桥梁结构健康监测。(5)废弃资源与高性能混凝土:研究建筑垃圾、尾矿资源的再生利用技术及相关机理,粉煤灰的活化处理;绿色高性能混凝土配制、结构与性能;高强、超高强高性能混凝土以及新型特种混凝土应用技术。

本新闻共8页,当前在第3页  1  2  3  4  5  6  7  8  

malan

作者:  责任编辑:流浪歌手

下一篇更精彩:外交学院2008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招生简章

查看更多相关信息

中网资讯中心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出处:中网资讯”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网资讯中心,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中网资讯或中网资讯中心”;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网资讯)”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投资建议;
③ 本网站转载纯粹出于为网民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无任何商业目的,如因我站作品内容等方面涉及到您的版权问题,请在自文章发表之日起6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站将及时进行删除。
※ 联系方式:中网资讯管理协调部 邮箱:cnwnews020#126.com(请将#换成@即可)

我也评两句
 

热 点 推 荐



性 福 同 行


热点娱乐推荐
赞助商链接
中网资讯中心,更多精彩在首页
中网资讯中心,更多精彩在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