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当很多人登录北京大学人事部的网页上进一步寻找证据时,发现北大已更改了其网站上的一些内容。数学科学学院的田刚、夏志宏二人原本是“特聘教授”,但此时却被标注为“讲座教授”(讲座教授只要求保证每年受聘高校工作3个月以上,因特殊原因,最少不得低于2个月)。
虽然北大更改了信息,但有人仍然在教育部的网站上找到了原始名单。田、夏两人的名字确实 都出现在首批长江学者特聘教授的名单中,并都作出每年在北大工作时间不少于4个月的保证。随后他核实了一些特聘教授海外的全职单位:田刚任职于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夏志宏任职于美国西北大学、佘振苏任职于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陈十一任职于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葛力明任职于美国新罕布什尔大学……
针对此问题,北大首于2005年12月做过解释,北大称,1999年长江学者奖励计划中没有讲座教授设置,教育部特批田刚每年在国内工作4个月。但分析者认为,即便是4个月,按照美国大学的规定,田刚也很难完成工作时间。即使是对于一些并非全职聘任的“讲座教授”,邱成桐也同样怀疑他们在国外已接受一份全职聘任的情况下,是否还能保证在国内的工作时间。而在这些北大“长江学者”的名单中包括三位诺贝尔奖得主詹姆斯·赫克曼、约瑟夫·E·斯蒂格利茨和加里·贝克尔。
“脚踏两只船”并非个别
“全职教授脚踏两只船不是什么新闻。”“新语丝”网站的负责人方舟子说,他早在2002年就注意到清华大学出现过这类现象,而2003年26位青年科学家在一封公开信中要求严惩中科大的长江特聘教授姚雪彪虚报工作时间的事更是引起学术界的重视。方舟子认为目前学术界这种现象是比较普遍的,绝非个别。在很多高校、研究所都有,“不是北大一家的事”。
据方舟子称,海外学者如果被国内引进,除了表面上的好处(例如明文规定的工资待遇)外,还有外人难以了解的灰色收入。例如按国内的规定,申请到的科研资金中,有相当一部分(从15%到30%)是可以作为奖金发给个人的。他们能申请到的往往是几百万元、上千万元的大项目,这才是“大头”。
“他们的实际收入是普通教授难以比拟的,甚至超过了在国外的收入。”方舟子说。
而对于“协助造假“的高校来说,除了让公众误以为海外人才被引进、学校名声好听之外,更重要的是学校因此获得的巨大的物质利益,用这些海外人才的名义建立研究所、实验室、招收研究生、申请重大科研项目,获得的科研经费由学校与其他人分享,形成了一个利益共同体。
根据教育部人事司副司长吕玉刚在高教学会师资管理研究分会2004年年会上的讲话,田刚自被北大聘任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后,于200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2003年开始担任南京大学现代数学研究所所长,2005年被增补为全国政协委员。而中国某大学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数学中心主任称,北大在争办国际数学中心时也凭借田刚“回国效力”的名头占了先机,拿到国家1.3亿元的资金,之后每年还有上千万元的资金入项。
对此类现象,方舟子认为教育部至少应该承担管理、监督不严的责任。不仅应该派驻审计人员去教育部及各高校,而且应该追究造假者的法律责任,因为他们违反合同,甚至涉嫌诈骗。北大部分海外全职教授名单
岗位性质 岗位名称 姓名 海外全职单位
讲座教授 基础数学 田刚 美国普林斯顿大学
讲座教授 基础数学 夏志宏 美国西北大学
讲座教授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邓兴旺 美国耶鲁大学
特聘教授 流体力学 佘振苏 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
特聘教授 流体力学 陈十一 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
讲座教授 计算数学 鄂维南 美国普林斯顿大学
讲座教授 计算数学 许进超 美国宾州州立大学
讲座教授 高分子化学与物理 程正迪 美国Akron大学
特聘教授 天体物理学 刘晓为 英国伦敦大学学院
特聘教授 细胞生物学 舒红兵 美国克罗拉多大学
讲座教授 计算机软件与理论 丛京生 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
特聘教授 细胞生物学 程和平 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
讲座教授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刘军 哈佛大学统计系
特聘教授 古生物与地层学 高克勤 美国国家历史博物馆
讲座教授 凝聚态物理 汤超 美国普林斯顿大学
特聘教授 应用数学 葛力明 美国新罕布什尔大学
讲座教授 固体力学 曲建民 美国佐治亚理工学院教授
讲座教授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郁彬 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
讲座教授 理论物理 季向东 美国马里兰大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