⑥中国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竞争力排行榜(含分省、分类型排名)。中国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竞争力排行榜也是按照投入、产出、效益构建的评价指标体系,对大学科研竞争力进行评价,但与中国大学科技创新竞争力排行榜不同的是,它是从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角度对高校科研能力、水平和贡献进行评价,中国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竞争力排行榜前30强的排名情况如附表6所示。
⑦ 中国重点大学分学科门类排行榜。这个排行榜信息量大,查询功能强。首先,我们可以从总体上浏览这张表,每行包括了11个学科门类,加上培养单位总排名共12个信息点,而整个表则是119(重点大学)乘12个信息点。其次,这个表不仅能查出一个学校是否有某个本科学科门类,而且还可以看出每个学校在各个学科门类的排名。例如,通过这个排行榜,我们就能很快地查出在前10名的培养单位中,只有浙江大学和吉林大学包括了全部11个本科学科门类,其他很多高校也涵盖了大部分的本科学科门类,这说明浙江大学和吉林大学的本科专业教育比较齐全。第三,相对学科专业而言,学科门类是一个相对宏观的概念,它可以使需求者在学科门类层次上对国内本科专业教育培养单位的综合竞争力有一个“量”的总体把握。中国重点大学各学科门类排行前5%的情况如附表7所示。
⑧中国一般大学分学科门类排行榜。该排行榜给出的是548所一般大学本科学科门类排名,其编排原理可参考表7中国重点大学分学科门类排行榜的相关说明。中国一般大学分各科门类排行前5%的情况如附表8所示。
⑨中国大学本科教育分专业排行榜(192个)。这个排行榜信息量大,查询功能强。首先,该排行榜给出了由我们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新编的192个本科专业的排名。其次,每一专业排行榜都给出了开设该专业的大学个数,该数据可体现某一专业的热门程度和竞争态势。第三,相对于整体个数而言,我们还给出了某专业中所有大学对应的专业等级,并详细列出了排名在前50%的大学的对应专业排名,这能进一步为读者提供不同等级或同一等级大学专业之间的差距所在。各专业排行前5%的学校如附表9所示。
本次大学及学科专业评价的特色
与以往的其他大学评价活动比较,我们开展的大学及学科专业评价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色和优势:
(1)被评价对象多、类型齐全、层次全面。不仅包括国内大学,而且包括国外大学;在世界科研机构学科竞争力评价中,不仅有大学,而且有科研院所,评价对象和范围非常广泛。此次评价的国内大学共有887所,其中重点大学119所、一般大学548所、民办院校220所,包括8种类型和31个省、市、自治区的多角度排名,不仅提供了对大学宏观层次的综合竞争力排名,而且还增加了对大学微观层次的专业排名。
(2)大学本科教育竞争力按地区(省、市、自治区)排名在国内还是第一次。我国将本科教育综合竞争力按地区排名,而且公布了总得分,这不仅可以得知各个省在全国所处的地位,而且还可以了解某个省的差距有多大,从而为建设教育强省提供定位信息和决策依据,有利于对各地区大学本科教育进行全面比较,发挥优势,明确差距,不断提高其综合竞争力。
(3)从大学教育的发展规律和特点出发,构建的评价指标体系比较科学、合理和全面,而且大都采用客观指标和客观数据,尽量克服人为主观因素的干扰和影响,力求使评价工作做到科学、合理、客观、公正。
(4)学科级别和分类的选取比较科学、合理,原始数据的归类和统计比较准确、可靠。在教育部1998年公布的351个本科专业的基础上,结合国务院学位办硕士培养的专业目录和各类新兴本科专业,我们对原有的目录进行了合理的调整和归并,这符合当前学科发展的综合化特点和我国大学本科教育管理的改革趋势。按照分学科专业评价的需要,我们对某些原始数据进行了科学的归类,有利于提高评价结果的客观性和准确性。
(5)评价角度新颖、结果丰硕、查询功能强,可以进行深层次的分析评价。分层次、分类型、分学科、分专业对大学的综合竞争力进行了全面、系统的评价。从9个角度获得了不同标准的200个排行榜,在此基础上还可以得到许多分析评价结论。例如,从192个专业排行榜出发,可以统计出各高校的本科教育规模,同时更为重要的是可以从优势专业数量(A+和A的专业数)计算其专业优秀率,以说明其学科专业建设的质量和水平。
(6)采取排名与等级相结合的方法,以增加评价结果表达的合理性。在专业评价中,按照集中与离散分布规律,以及“两头小,中间大”的分布特点,我们将各大学的该专业实力依次分为五个等级:①A+为重点优势专业的大学,即排在最前面的5%的大学;②A为优势专业的大学,占开设该专业的大学总数的15%,即排在6%~20%的大学;③B+为良好专业的大学,占总数的30%,即排在21%~50%的大学;④B为一般学科的大学,占总数的30%,即排在51%~80%的大学;⑤C为较差专业的大学,占总数的20%,即排在81%~100%的大学。对B等级和C等级学校,不列出排名。各排名位次以分数形式表达,分母为评价对象的总数,分子为该评价对象在此总数中的排名位次。 (C001) 本新闻共 6页,当前在第 5页 1 2 3 4 5 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