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社会嘹望>>教育>>正文
2005年12月26日 13:51:41 星期一
资料搜索
    
相关文章

学者称新历史教材进步 人吃人史观
地方官员介入教材编写 教材成教育
少林武术叫板统一教材,非常好!
违法性质难界定 15件教材贿赂案才
北京教委规定中小学不得选用境外

乡土教材在中国:质疑和改造大一统教育模式
 
中网资讯中心 时间:2006-10-18 13:47:44 来源:中国青年报(北京)  
 添加到收藏夹 字号选择【 】 / 双击滚屏 单击停止

天下溪志愿者、资深教育专家梁晓燕搜集比较了多种乡土教材。在天下溪的乡土教材研讨会召开后,有十几家机构找上门来交流经验。“我们不是要比谁做的教材好,而是要讨论它呈现的原则。即在城市化背景下,乡土的概念包含哪些因素?乡土教材究竟适合在哪些地区做?要不要展示一个动态的过程?抑或只介绍过去的传统?要不要承载‘公民’的元素?还有,当我们离开家乡,家乡对我们的精神有什么影响?

“乡土教材的生命力在于民间的自发成长,在于文化多样性和教育多元化。它靠小项目来表达大理念。但有些传统的乡土教材,就文化讲文化,就传统讲传统,不面对变化中的生活。自从不同的NGO进入乡土教材及其后续开发后,乡土教材融入了更多的现代公民思想。”

梁特别推崇中英大龄女童合作伙伴项目。这个商务部与英国国际发展部签署的女童国际合作项目,由全国妇联具体实施。项目于2002年启动,目标是使中国西部贫困地区的大龄女童能够参与经济和社会发展,并从中受益。该项目免费为部分15~18岁辍学在家的女童提供培训。教材内容包括蔬菜选种、果树嫁接、花卉栽培、农药的安全使用、预计项目、刺绣针法、绒线编织等,对于那些即将出外打工的女孩,还教授实用生活技能,包括:如何使用公共设施、如何自我介绍、如何给家里寄东西、危机防护与自救和预防 艾滋病等。执行结束时能够使项目县中12000名辍学大龄女童接受培训。

“乡土教材是对‘大一统’教育模式的质疑和改造。”梁晓燕强调说。

本报记者 蒋韡薇 (C001)

本新闻共5页,当前在第5页  1  2  3  4  5  

作者:  责任编辑:蓝宝石 

[发送给好友]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上一篇文章江苏徐州仿照超女海选20名魅力教师
下一篇文章《辞海》将出新版本 拒绝收录“超女”

中网资讯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出处:中网资讯”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网资讯中心,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中网资讯或中网资讯中心”;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网资讯)”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投资建议;
③ 如因我站作品内容等方面涉及到您的版权问题,请在自文章发表之日起6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站将及时进行删除。
※ 联系方式:中网资讯管理协调部 邮箱:cnwnews020#126.com(请将#换成@即可)

 

 
会员名称:
密码:匿名 ·注册·忘记密码?
评论内容:
(最多300个字符)
  查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