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专业化的贩卖儿童网络
与各地寻子联盟初步沟通、交流之后汇总的信息让戴子初目瞪口呆。此前,他从未想过儿童贩卖已经成为如此严重的社会问题。
从寻子联盟初步了解到的情况来看,儿童成批失踪案正在大幅上升,并出现了由南向北的扩散趋势。南方的贵州、云南、四川、广东成为儿童失踪的主要地区;福建的 晋江、莆田,广东的潮汕地区和海陆丰地区,河南省,则成为失踪儿童的主要流入地。
一个职业化的拐卖儿童网络正在形成,甚至出现了对拐的现象——两地的人贩子将手中拐来的小孩集体互卖。在贵州,居然有一些家长卖掉了自己的骨肉!
王大伟教授认为,这一现象的出现与中国整体犯罪大环境基本一致。1978年开始,中国犯罪活动数量就开始有所上升,1983年开始出现“严打”,其中就包括拐卖儿童现象。而同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相比,如今的拐卖儿童现象还出现了一些新的趋势。
“拐卖儿童出现了区域化的倾向,甚至在这个地区形成了一种亚文化。比如在福建的一个小村庄,100多个人都在拐卖儿童,几乎成为这个村庄的风气了;罪犯以妇女为主,70%的作案人员都为女性。因为妇女带着儿童时不易被怀疑,而且她们经验丰富,懂得如何去控制孩子;专业化趋势也出现了。现在的人贩子懂得如何去哄骗孩子,不让其哭闹,懂得如何瞒住警方,躲过纠察。”王大伟说。
但一些失踪儿童的家长说,虽然警方对人贩子的打击力度大,有时却未必能解救出孩子。人贩子抓了,判了刑,也搞清了孩子被卖后的姓名和地址,但孩子还是可能回不了家。贵州兴义的周宪忠说,拐走他儿子的人贩子曾经交待小孩在福建莆田某地,但5年过去,至今仍不能返家。时间一长,不是无头案也可能被拖成“无头案”。
更多的场所正在成为新的危险地带。火车站、商场、市场、公园仍然是主要的儿童失踪场所,但有越来越多的孩子在自家门口或自家门面店门口、小学或幼儿园门口失踪。不管是农村还是城市的儿童,都成为人贩子的寻觅对象。
听闻这些之后,戴子初陡生绝望。特特就像大海中的一滴水,单凭一己之力,能有结果吗?
寻子联盟VS人贩子
一头是不惜铤而走险的人贩子,一头是各地的失踪儿童家庭和寻子联盟,一场拐卖与解救间的较量,在日益猖獗的人口贩卖现象下开始了。
寻子联盟以集体的力量寻求外界帮助,主动找媒体报道、到北京上访,以引起政府对儿童失踪案的高度重视。但他们心里更清楚,自身力量毕竟有限,要解救孩子,最终仍要借助警方的力量。
警方解救孩子是通过人贩子提供的线索进行,寻子联盟开始利用各自关系接触人贩子。
他们通过一个朋友假称手里有“货”(人贩子对被拐带孩子的称呼),接近一个人贩子并搞到了他的一本电话号码本,里面记录了六个省40多人的手机号码。寻子联盟分头试打电话,发现都确有其人。其中,“四妹”、“老三”、“老四”、“燕妈”、“何妹”、“刘妹”显示多次,“四妹”和“小燕”甚至有多个地点的号码。
寻子联盟分析,那些反复出现的人出现一次可能就是搞了一批小孩;“四妹”和“小燕”似乎是联络点。秘访后他们发现,这些人都是收买一条线,有人还曾因贩卖孩子被判刑。
这些电话号码,戴子初用信签纸一一记录下来,每栏1个记满了8页。原始电话号码本被寻子联盟仔细收藏了起来,留作日后的寻子线索。
就在这当口,戴子初接到一条信息:河南林州市东窑镇上庄村7组一次买进了5个男孩,由村里在外跑出租车的王义增和王建林送进村。王书林、赵广增、王华兴、王树光、王朝炯各买一个,其中王书林是村会计。他马上转给东莞寻子联盟。联络人刘军老家在河南,便让父亲前去查证,确有其事,只是孩子都没见到。
一些幸运的孩子就在寻子联盟与警方的通力合作下被安全解救回来。
总体趋势:儿童成批失踪现象,已呈现由南往北扩散趋势贵州-云南-四川、湖南、广东、广西等南方省份-湖北、安徽、河南、北京、新疆等北方省份
1995年至2005年10月共解救被拐卖儿童98名,从破案情况看,拐卖儿童犯罪活动呈上升势头,1995年至1997年,平均每年以48%的速度增长
1996年至2005年8月,全省共立拐卖儿童案件407起,被拐卖儿童439名,其中男性315名,占80%
1997年至2005年10月,全市共发生拐卖儿童案件118起,被拐卖儿童124名。2005年1月至8月,全市共发现被拐卖儿童53名,与去年同期发现被拐卖儿童数20相比,上升1.5倍
1995年至1998年上半年,共解救本省被拐出的儿童245名,解救外省被拐入的儿童834名,拐出与拐入比例为1:3.4 本新闻共 6页,当前在第 4页 1 2 3 4 5 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