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社会嘹望>>正文
2005年12月26日 13:51:41 星期一
资料搜索
    
相关文章

油炸方便面陷入致癌风波 企业为炒
权威部门表示油炸方便面致癌纯属

油炸方便面陷入致癌风波 企业为炒作散布假信息
 
中网资讯中心 时间:2006-7-5 11:24:46 来源:中央电视台 
 添加到收藏夹 字号选择【 】 / 双击滚屏 单击停止

虽然,方便面诞生只有不到50年的时间,但它已经迅速成为全球仅次于面包的第二大主食产品,要是这样的食品出现安全问题,它的危害会远远超过我们以前听说的苏丹红、劣质奶粉,尽管,生产企业提供的检测结果否定了油炸方便面致癌的说法,可这个结果最后能站得住脚吗?油炸方便面究竟能不能让人放心呢?

油炸方便面不存在安全风险

国是一个方便面生产大国,2005年产量就达460亿包,而其中油炸的占95%以上,而目前我国人均每年消费34包方便面,在世界排名第四位,这样庞大的产业,这样庞大的消费群体,如果真的存在安全缺陷,无疑将会对整个食品工业带来巨大影响,正因为如此,我们的记者决定更慎重一些,到权威部门做进一步检测。

记者从刚下生产线的方便面中,选取了一些油炸和非油炸的、各种口味的方便面,到北京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进行检测。

“丙烯酰胺稳定性,你把那个调出来我看一下,有没有明显地变化,首先说有没有明显变化。”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是全国三大丙烯酰胺的研究机构之一,负责方便面检测的胡小松教授,是食品安全与营养方面的专家,从2002年他开始对食品中丙烯酰胺的含量进行研究,掌握了大量的数据。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胡小松教授:“我们从温度30度开始做实验,即便是100度,一直到140度,丙烯酰胺产生都相对比较低,到多少呢,到160、170度,又上去了,超过190度,又低了,然后到200度又开始增加,200度、210度、220度以下又开始下降,一直到250度又很低,接近零了,所以这也是我们发现为什么油炸方便面丙烯酰胺含量会那么低。”

胡小松通过对油炸和非油炸方便面中14个品种丙烯酰胺含量的测定,发现油炸方便面中丙烯酰胺的含量比非油炸方便面还低,每公斤油炸方便面中含有丙烯酰胺范围在15至80 微克,这个数值范围与美国、欧洲、日本和卫生部CDC检测的数据基本一致,非油炸方便面主要是采用热风干燥脱水,丙烯酰胺的平均含量在每公斤50微克左右,比油炸的还高。

胡小松:“从我们目前的数据,包括日本的数据、台湾的数据、非油炸的方便面,从数值上来比的话,比油炸的方便面整体平均来讲的话,还要高出10个微克的丙烯酰胺。”

胡教授还公布了一个更让人吃惊的实验结果,不仅仅是油炸方便面,丙烯酰胺普遍存在于食物当中。

胡小松:“从目前监测到的食品,全世界各地大概加起来的话已经监测了几千种食品,我的实验室就已经做到了将近800种食品,中国市场中的食品,包括我们公众在家炒菜做饭这种食物,我们目前都监测到了,含有丙烯酰胺。”

记者:“是所有的食品当中吗?”

胡小松:“对。”

油炸方便面致癌风波的焦点,实际上已经集中在了丙烯酰胺的含量上,我们了解到,这种物质是淀粉类食品长时间在高温烹制过程中所产生的,2002年,瑞典国家食品管理局和斯德哥尔摩大学的科学家首次向世界宣布,在炸薯条、土豆片、面包等油炸和烧烤类淀粉食品中发现了丙烯酰胺,就立即引起了世界卫生组织等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但专家告诉我们,丙烯酰胺和油炸方便面致癌之间并不能简单划上等号。

胡小松教授:“它的分子式就这么一个非常小,实际上丙烯酰胺本身是一个非常小的分子,在一些工厂里,特殊的加工厂里面,比如说生产沥青等等,在空气当中就有,实际上丙烯酰胺作为一种有害物质的话,大概在60年代、70年代都已经被科学界认识到了。”

胡小松告诉记者,丙烯酰胺是一种化学物质,主要用于水的净化处理,纸浆的加工等,科学界对动物的实验结果显示,丙烯酰胺是一种可能致癌的物质,对动物的生殖系统、免疫系统、遗传系统和神经系统等具有伤害的可能,这只是对动物实验的结论,对于食品中的丙烯酰胺是否对人体造成伤害,国际社会目前仍然处于研究阶段,还没有定论。

胡小松教授:“从目前可以非常明确,2005年底的时候世界癌症中心非常明确的公布,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发现丙烯酰胺在食物当中的丙烯酰胺对人类的生殖系统、遗传系统、免疫系统有伤害的证据,这是非常明确的。”

尽管丙烯酰胺对人体的致癌性还处于研究状态,但是也不能排除丙烯酰胺对人体致癌的可能,因此,2005年世界卫生组织和联合国粮农组织发表报告,建议公众关注并采取措施降低食品中的丙烯酰胺,我国卫生部也发布公告,建议公众尽可能地少吃和避免连续长时间或者高温烹饪淀粉类食品,以减少可能造成伤害的风险。

本新闻共4页,当前在第2页  1  2  3  4  

作者:  责任编辑:蓝宝石 

[发送给好友]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上一篇文章男子招嫖遇变性人 报警“维权”后打伤警察
下一篇文章新规实施俩月商家直摇头 “原价”用七天就作废

中网资讯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出处:中网资讯”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网资讯中心,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中网资讯或中网资讯中心”;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网资讯)”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投资建议;
③ 如因我站作品内容等方面涉及到您的版权问题,请在自文章发表之日起6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站将及时进行删除。
※ 联系方式:中网资讯管理协调部 邮箱:cnwnews020#126.com(请将#换成@即可)

 

 
会员名称:
密码:匿名 ·注册·忘记密码?
评论内容:
(最多300个字符)
  查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