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被照顾的暂时性需求
如果一个人本来偏好的就不是照顾人的人,那意味着“照顾型父母”较高的“备胎”们根本就不是他们的“菜”。既然如此,那为什么还会找个“备胎”呢?直接找对味口的不就行了吗?到这里相信你心中有个八九不离十的答案了——特别照顾人的“备胎”们是一个人感情受挫时的绝佳“求安慰”对象。
这用TA交互分析就比较好解释了,就像生病嘴里没味的人总想多来点盐,一个人在受打击之后自然会对照顾有更大的短时需求。这就能解释清楚为什么有的人虽然明知道不会有感觉、有结果,但还要找一个甚至几个人做“备胎”。同样也能解释为什么在周围的人和“备胎”自己看来做了好多实实在在、让人称赞的“善举”,到最后还是“不得善终”。
六、早一点从幻觉中醒来
不得不说“备胎”们从自己的角色中陷入了幻觉,如果不醒来,就只能一次次悲痛欲绝地追问“为什么!”,然后得到对方很平淡的“对不起,你是个好人,但我们不合适……”的回答为结束。
直接点说,就是不要总是习惯性的处于“照顾型父母”的能量下“母爱泛滥”了,而是需要摸准对方的心理需求投其所好,要运用五种,而非一种能量去刺激对方。如此,才能建立真正亲密、稳固的两性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