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网首页-资讯中心-商业-内幕-商评-财经-股市-精英-科技-互联网-创业-汽车-企业-房产-娱乐-社会-图片-财经圈

主页>娱乐生活>女人世界>

到底谁控谁 网友自述“大叔控”的3大悲剧(3)

来源:中网资讯综合 时间:2015-12-09 05:50:02

道德的板子只打在女性身上,而另一方——“大叔”却毫发无损,甚至成了无辜的“猎物”和“受害者”。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一项关于“大叔控”的调查显示,67.2%的受访者认为“大叔”受青睐是因为大多已具备一定的物质基础;44.3%的受访者感觉很多女性抱有“要现货”的心理,不愿与伴侣共同奋斗;44.2%的受访者认为“大叔控”可能助长社会“不劳而获”之风;38.5%的受访者认为这颠覆了传统的婚姻道德观。

  其实,板子不能只打在女性身上,在这场“控”与“被控”的博弈中,女性才是真正的受害者,而施害者正是“大叔”们以及其背后的父权文化。

  不可否认,有部分女性喜欢享受却不肯奋斗,“宁可坐在宝马车里哭,也不坐在自行车后笑”,希望通过婚姻捷径迅速改变命运,选择了能让自己过上优渥生活的“大叔”。这种选择固然功利,但我们不应一味地指责她们“只想摘桃,不肯种树”,而应从更深层次来探究思索。

  几千年来,父权制统治下的中国封建社会实行一妻多妾制的家庭制度,老夫少妻的搭配由来已久。就连被誉为“至圣先师”的儒家思想创始人孔子,也是72岁的父亲与年方18的母亲“野合”(指于礼不合的婚配形式。中国古代礼仪认为结婚生育的合适年龄,男性应该在16岁至64岁之间,女性应该在14岁至49岁之间。凡是在这个范围之外的都不合礼仪)而来。即使在婚姻观念有了很大进步和改变的现在,许多男性仍然喜欢“老牛吃嫩草”,愿意找女儿辈甚至孙女辈的年轻女性为妻。究其原因有二:一是由于择偶梯度效应的影响,男性希望自己所拥有的资本超过配偶,在家庭中取得领导性地位,而处于弱势的女性则希望获得足够的保障;二是中国传统的孝文化强调生殖,而年轻女性的生殖能力强。所以,中国男性择偶时习惯向下找,选择比自己年龄小、学历低、收入低的女性,女性则习惯选择比自己年龄大、学历高、收入高的男性为伴侣。

  如今,时代虽然变了,但父权制的影响根深蒂固,文化的惯性依然存在。而早年间风靡一时的琼瑶作品以及近年来热播的韩日电视剧等文化媒介所宣扬的大男子主义也在潜移默化地强化了这种择偶观。

  实际上,“大叔”与年轻女性从一开始就处于极不对等的位置,无论是财富、地位、知识、阅历、经验(包括人生经验、恋爱经验及性经验),“大叔”都占绝对优势。而且到了“大叔”的年纪,基本上已是社会中流砥柱,甚至跻身精英阶层,有财富,有身份,有地位,掌握话语权。反观年轻女性,资历浅,阅历少,经验欠缺,即便非常优秀,她们的生存和发展空间仍会受到有形无形的性别歧视挤压。故而,身为“轻量级选手”的年轻女性,即使使出全身解数,也不是“重量级选手”“大叔”们的对手,根本“控”不住在人生路上摸爬滚打多年、阅人无数的“大叔”们。

  调查显示,“具备一定的物质基础”“更稳重”“有魅力”“有安全感”“更体贴”是一些年轻女性择偶时更青睐“大叔”的重要原因。而这些,都是年轻女性暂时不具备,但随着年龄、阅历和经验的增长能够获得的。由此可见,要解决“大叔控”问题,最根本的症结在于解决年轻女性的生存和发展空间问题。应该打破玻璃天花板,给年轻女性更为平等宽容的生存空间和发展机会,让她们成长,让她们平等获得财富、知识、经验和地位。随着年轻女性自身的成熟,“大叔”的特质便逐渐不足以吸引她们。一个内心足够强大的女性,她有足够的底气,不会“控”或“被控”。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刘红
要了解更多,可继续查阅相关资讯:

推荐新闻图片
关于我们 | 保护隐私权 | 网站声明 | 投稿办法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友情链接 | 不良信息举报:(将#换成@即可)
京ICP备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