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无非就是形式和内容的结合,如果故事乏味的话,那么形式上最好就要加油了,否则就会非常难看。约阿希姆·特里尔为电影选择的形式是意识流风格,运用了大量旁白推进剧情,情节重放,没有剧情的镜头,特效镜头,把角色想象的场景视觉化的镜头,等等。
可惜这么多形式往电影里堆砌,乱扯了一通,还是没办法掩盖剧情的乏味无趣。多视角观察同一件事的故事结构在黑泽明的《罗生门》里早就玩过了,稍微玩不好的话就会变成不知所云的话痨,只能说约阿希姆·特里尔作为第一次进入竞赛单元的导演,他的勇气可嘉,但是勇气不能当饭吃,还是要拿作品说话。
演员们的表演也非常平淡,杰西·艾森伯格全程讲话几乎没张开过嘴,其他几位演员也都没有发力。特别是大卫·斯特雷泽恩,他曾经凭借乔治·克鲁尼执导的《晚安,好运》提名了奥斯卡影帝,之后的职业生涯逐渐非常平淡。
《猛于炮火》形式花哨 乏善可陈的俗套故事
在《猛于炮火》中沦为其他人的配角,也许他这辈子也就这样了,就像电影本身那样乏善可陈,昏昏欲睡,下一次再提名奥斯卡、有机会争戛纳影帝不知道要到什么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