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网首页-资讯中心-商业-内幕-商评-财经-股市-精英-科技-互联网-创业-汽车-企业-房产-娱乐-社会-图片-财经圈

主页>娱乐生活>电影电视>电影资讯>

《十二公民》首映 言值让你看的是一愣一愣(3)

来源:中网资讯娱乐 时间:2015-05-13 13:23:24

  比如其他三个阶层对于房地产商与女大学生谈恋爱的“傍大款”成见、第二阶层的北京包租公和第四阶层的河南保安的地域偏见、第四阶层内部的小卖部老板卖东西被保安撵着,然而矛盾之外每一个阶层的公民又要通过其他阶层的公民来互补,也就是说没有人能大小通吃,房地产商为了女朋友补考及格也打通不了老师的关系,北京包租公担心自己的孩子将来成为民工,急诊室医生看到病人全身插着管子的无助、被冤枉的男人出狱之后的旁人异样目光、出租车司机与热爱摇滚的孩子几年未见、小卖部老板为了讨好老师不得不点头哈腰、学校保安两次考政法大学都失利。

  从十二位演员的戏份和台词来看,数学教授的台词偏轻,只是算了一道城铁通过速度的计算题,角色定位过于弱化,政法研究生的身份像是一个主持人,不过他也是参与投票其中的,他的个性有点着急,而他的投票改变又缺乏说服力,让一个仅此于检察官的法律涵养的公民表现得犹如透明人,这是较为遗憾的地方。

  十二公民的阶层分布呈现橄榄型,电影也是头轻脚轻中间重的橄榄型,结尾用了一个一镜到底的表现方法,达成共识的公民们与他们的孩子以及彼此之间一派和谐,保安扶起了骑着电动车摔倒的小卖部老板,女大学生上了房地产商的车,各位纷纷祝愿他们有情人终成眷属,开头和结尾的设置我们能够理解,这是为了这场普法教育能让更多人看到的损益,从陪审团达成无罪的共识,再到一个月之后的真凶被抓的验证,“宁可错放一个坏人,也不能错抓一个好人”、“错判一个无罪之人要比让凶手逍遥法外的伤害大无数倍”等论法的精神得到了不教条的影像传播。然而不同阶层没有触及法律底线的矛盾是不可能通过十二公民投票时的一瓶水、众人的劝架和洗手间冷水泼脸程序式的消弭于无形。

  之所以此案能通过陪审团来投票是因为踩到了社会的法律底线,同时也突破了道德的底线,更多的时候海滩上燃起的情火是法海的浪潮怎么都不可能企及和达到的,西方的法海无法企及的火焰会通过宗教的灭火器来扑灭,而中国的大多数公民是没有宗教信仰的,原本较为固定的活动半径是通过宗族祠堂的长者和家训作为依据,而今人口的自由流动早已破裂了以往的家族界限,每一个人都能自由的选择栖息于何方产生的父子之间、城乡之间、管理者与被管理者、有资本的商人和工人、弱势群体上升通道狭窄的隔阂要通过什么能自发的和解,靠的只能是循环不息的潮汐能,社会之中的潮汐能即是内心的道德律。正如康德所说,“在这个世界上,有两样东西值得我们仰望终生:一是我们头顶上璀璨的星空,二是人们心中高尚的道德律”。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刘红
要了解更多,可继续查阅相关资讯:

关于我们 | 保护隐私权 | 网站声明 | 投稿办法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友情链接 | 不良信息举报:(将#换成@即可)
京ICP备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