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公民》开门见山快节奏的重现了这一场“富二代弑父案”,着重表达了三个目击证人的目睹过程,楼下的独居大爷、远处城铁最后一节车厢的乘客和对楼的近视眼女住客,这也是媒体报道的重点,而十二位陪审团辩护的过程也都是通过三个目击证人的言语和背景来剖析,每一个陪审团成员都能从自身的职业和经历找到与此案的粘结点,他们就像是一只只昆虫,被这张“弑父案”的大网粘住,他们攻击防卫,却错误的将目标锁定为彼此,织网的蜘蛛吐出的解开网络的密码就是每一只昆虫都达成共识。
初步表决来看这是一场实力悬殊的较量,判定富二代有罪显然是占了明显的上风,首先陪审团成员渴望达成一致,因为如此的结果就意味着他们的儿女能够补考及格,而被抓来的小卖部老板也能早点回去开店;其次被社会裹挟的“仇富”情绪以及媒体报道之下富二代的“劣迹斑斑”,促使他们先入为主的做出判定富二代有罪的结论,陪审团的大多数都没有过体系的普法教育,他们也更善于用人情甚至是道德来作为唯一的判罚准绳。
唯一的异数是陪审团里竟然坐着一位隐藏身份的检察官,他的身份到最后跑回去拿检察官证才揭晓,前期他只是更多的将自己放置到普通人的法律平均水平,他最初表示无罪的理由是拿出概率论,当所有人都认定百分之百的事情他就认为有些蹊跷,毕竟世界上没有百分之百的事情。
接着他从楼下大爷奔跑速度与实际不符、城铁运行的速度产生的噪音不能使大爷听清楚楼上的说话、现场留下的刀捅的方向,附之以陪审团大伯对于近视眼女住客晚上睡觉不戴眼睛不能看清几十米外的凶手长相,理性的分析让其他陪审团成员不断改判,直到出租车司机哭着举起手集体转向为无罪,这不是悬念丛生的侦探片,这是一部有着十二个主演平行的互飙演技的有着实验性质的华语电影(即使是改编自经典《十二怒汉》),导入了接地气的中国小市民,小市民与大公民之间的情法碰撞,固然我们没有陪审团制度,但这同样是一次意识层面的法制教育课,走的是一条与法制节目相反的路。
《十二公民》首映 言值让你看的是一愣一愣
检察官分享自己对于案情的见解,不时有公民忍不住自己的市民身份而跳将出来,他们说的大多与案情无关,即使相关也与案情非常牵强,他们的争吵往往落脚于人与人的尊重,先梳理一下十一位陪审团成员之所以产生矛盾的阶层差异(检察官隐藏了身份除外):第一阶层:房地产商;第二阶层:数学教授、北京包租公、急诊室医生、政法研究生;第三阶层:保险销售员、曾被打成右派的老人、北京出租车司机、被冤枉坐过牢的男人;第四阶层:小卖部老板和学校保安,阶层划分的依据是他们能从社会上攫取到的资源和自身占有的权钱,由案件生发出去的他们彼此的矛盾既有跨阶层的也有同阶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