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看完电影版《何以笙箫默》之后,都有一致感受:妈呀,这拍的是个什么玩意儿!哎呀,晓明哥演的很努力!整个人静一静之后,又会产生一个疑问——《何以》为啥会拍成了现在这个样子?
情节跳跃、表演浮夸、桥段老套、人物关系混乱……这些在《何以》里都不值得一提了,当you are my sunshine 的音乐响起,当大片逆光袭来,当晓明哥喊出你他妈耍我啊,再当那英的歌声如沧浪之水般的涌来,令人愿意相信,《何以》的团队创作初衷,是为了伺候好观众。
可到底怎么“伺候”?谁来“伺候”?看来片方并没有想明白——错误的人干了错误的事,这才是《何以》之所以拍成了现在这个德行的原因。
电影版《何以》的出现不是偶然
在这个电影产业大发展大繁荣的时代,IP、大数据、粉丝经济、跨媒体营销等等等各种“高大上”概念旧瓶装新酒地纷至沓来,各路商业人才、法律人才、金融人才、互联网人才大批涌入这个貌似没什么门槛的行业,积极而又天真地抱着把电影当成产品认真做就能让观众买账的初衷,开始炮制一部又一部“商业消费品”。
《何以》遭吐槽 黄晓明不惧被批 精彩
有这么一个背景在,那么《何以笙箫默》的出现就不是偶然。
影版《何以》制片人、导演的微博上,有这么一张图片,很能说明此片为何拍成了这样。“大众狂欢的年代,我们认真地做一个商业消费品。让你不带负担地在电影院笑和哭。不将就的是整个制作宣发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