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电影的女主角陈都灵,则是唯一一个逃过“竞争上岗”的女孩。当时饶雪漫在自己的微信公众号上发起了一个推荐“小耳朵”的活动,几十万粉丝中有不少都推荐了她,饶雪漫一见倾心,觉得她就是小耳朵的不二人选,但她也曾担心过照片会不会过度PS,于是问了一下南航的老师,“南航我很熟,问了老师问了校长、问了同学,都告诉我真好看。第一次是导演见的,我在日本。制片部门去接她的时候,司机说你没有见过女一号吗?然后说是啊我们没有见过,我们全组都没有见过,好可怕啊。她来了就要拍了,只有十天的时间赶紧要培训。”
【拍摄】
用人脉拍电影,请资深制片团队助力
作为演员转型做导演的范例,当初赵薇的《致青春》成功的一大决定性因素正是在于找来了李樯、关锦鹏(微博)两位“前辈”,一个主控剧本,一个担纲总管(监制),用人脉拍电影,好过用才华拍电影。
同样是新人的苏有朋,找来了《让子弹飞》的摄影指导赵非,以及曾经获得金像奖最佳剪辑的陈志伟,他同样也是《致青春》的剪辑。第51届金马奖“年度台湾杰出电影工作者”获奖者,资深制片人黄志明是这部电影的监制。三位重量级的制片班底,再加上饶雪漫对原著精髓的高还原度,也让这部电影的质量有了相应的保证。苏有朋说,“我其实就是把他们统筹起来,然后去传达我对电影的审美对电影的理解。”
青春片最重要的是演技
而对苏有朋来说,青春片最重要的命门,就是演员的演技。“让所有的这些年轻的演员,要在同一个表演风格里面,要在一个水平以上”,苏有朋这样解释,“对我的电影来说,我希望它有好看的剧情,要有不做作,要有很真实的表演,那是电影最基本的元素。那其他的专业的部分,那可能是更多的是行业内的人才看得懂的,所以演技对我来说就很重要,我会花比较多的时间在这一块。
那这一块里面,我们的演员也不是全部都非常新,有一些也是会演戏的。可是像我们的女主角陈都灵,她就是里面最新的了,她完全没有表演的经验,偏偏她的戏又是最多的。所以常常很多时候为了磨大家的戏,花很多时间,伤脑筋,这个事还蛮耽误进度的。”他回忆,陈都灵第一场戏就NG了28次。
饶雪漫还记得拍摄黎吧啦在酒吧唱歌的戏份之前,因为转场搭景,他和苏有朋聊起了天。“他和我讲了很多小虎队时候的事情,我觉得这个电影也让他想起了他的青春,包括那时他也会去听自己以前的歌。我觉得这个电影是他对自己青春的回望,在他回望的时候其实带着所有观众一起在回望,在表达。”